观沧海之浩浩,感日月之倏然。甲午战争结束已120年,这场战争给国人留下的惨痛历史教训值得汲取,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战败原因在于清朝腐败落后 1894年9月16日凌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18艘舰艇,护送清军刘盛休部10营4000人,分乘5艘商轮,自大连湾启航。当天下午,抵达黄海大东沟海域。丁汝昌派炮船和鱼雷艇护卫运兵船进入大东沟口内卸载,另派2艘军舰在口门处警戒,自率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17日上午,北洋海军准备返航之际进行舰队常操时,突然发现日本联合舰队出现在西南方向海面,丁汝昌下令起锚迎敌。原来,日方已获悉北洋海军护送运兵船至大东沟之情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即率12艘日舰而来。12时50分,黄海大海战打响。经过近5小时激战,包括旗舰“松岛”号在内的4艘日舰受重创,日本舰队退出战场。北洋水师损失千余人,“致远”、“经远”、“超勇”、“扬威”舰被击沉,“广甲”舰在撤退途中触礁自毁,后被日舰击沉,其他军舰也都不同程度地受损。自此,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海军之手。 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损失5舰,失利原因既可从主客观考察,亦可从战略战术分析。从战略角度看,海战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体制落后,吏治腐败。朝廷上下缺乏坚决抗敌的意志和信心,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奕、李鸿章等忽视海军建设,面对日本海军的侵略,采取“避战”方针,缺乏战备观念,消极防御,放弃主动权。从战术角度看,失利原因颇多,诸如战术指挥陈腐刻板;信旗被毁,指挥失灵;军纪不明,擅离战场;舰船陈旧,装备落后;供应不足,弹药缺乏;煤炭质差,枪炮窳劣,装备维修力低下,等等。这些都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保护战争遗址遗迹 虽然在甲午战争中遭遇惨败,但战后30余年间,中国对这场战争并未进行认真研究和冷静思考。直到1931年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内学界才开始重视对甲午战争的研究。据初步统计,1931—1945年间,共刊发相关文章63篇,出版著作7部,掀起了甲午战争史研究热潮,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甲午战争研究不断深入,编纂资料,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进行战迹考察,沉舰打捞,修建博物馆等,尤其是2014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年之际,形成了研究和纪念高潮。 但是,甲午战争尚有资料需要挖掘,例如,中日海军航海日志、电文、奏疏,以及中外人物日记和笔记、报刊、方志等资料,亟须进一步梳理。陆上遗址遗迹需要保护、开发,海底沉舰需要有计划的打捞。散落民间的陆海军武器、旗帜、服饰等有待征集。有些文物,例如盘龙寺御赐碑、九眼碑头,以及将军庙残碑、连山关烽火台、清军经过的驿道等,亟待保护。有的遗迹尚未挖掘,例如锦州亮甲山肉丘坟(俗称大疙瘩,相传葬有2000名清军官兵)等。清军在旅顺、大连湾、营口、鸭绿江等地的防御炮台、堡垒,以及陆海军官兵被掳往日本的悲惨遭遇等,都值得研究。 洗刷历史耻辱 甲午战争史研究现已取得丰硕成果,尤其2014年国内有关部门举行研讨会、座谈会数十次,祭祀活动十余次,出版书籍几十种,发表论文、资料数百篇,拍摄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十余部,盛况空前。以史为镜,知古鉴今。上述活动不仅普及了甲午战争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缅怀爱国官兵不畏强暴、坚忍不拔、拼搏沙场、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怀,总结惨痛失败的教训,启迪国人勿忘国耻,增强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虽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但带给国人的耻辱却令人难以忘怀。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数次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国耻、军耻、民耻,国人无不痛心疾首。知耻近乎勇。马克思指出:“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甲午战败,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开始唤醒中国这头“蜷伏的狮子”,仁人志士甘冒杀头危险,流血牺牲,奋斗百余年,为的是洗刷耻辱。 甲午战争研究没有止境。许多资料有待发现整理,海陆文物有待挖掘保护,就连甲午战争的海陆战役、战略战术、民众抗战、媒体舆论、国际外交、外国观察及中外人物、经验教训、战争与体制、战争与后勤保障等问题,有的存在争议,有的未能涉猎,有的尚需深入。总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把甲午战争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重视陆战战场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甲午战争研究亟须加强的一个问题是陆战研究。甲午海战研究相对说来比较深入,国人大多了解甲午海战,知道邓世昌其人其事。这与《甲午风云》电影、《北洋水师》等电视剧、《北洋海军兴亡史》专题片等影视资料有密切关系。 甲午陆战始于1894年7月29日清军在朝鲜的成欢之战,历经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数十次大小战役,直到1895年10月21日台湾岛的台南失守,计300余天。对清军、义军、民团进行的抗日战斗,例如平壤、旅顺口、威海卫防御战,安城渡、鸭绿江、虎山、赛马集、摩天岭、石门子、土城子、白马河阻击战,凤凰城、金州、海城、新竹、彰化反攻战,以及大甲溪伏击战等,学术界应从战术角度深入研究。在战斗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例如,左宝贵坚守玄武门;马队统领侍卫永山反攻凤凰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亲赴前线多次击敌;打响土城子阻击战的总兵徐邦道屡立战功;署辽阳知州徐庆璋举办民团,收复失地;民团首领徐珍率吉洞峪团勇夺回潜家大岭;义军首领徐骧在战斗中中炮牺牲;总兵聂士成、太原镇总兵马玉崑、帮办北洋军务四川提督宋庆等征战辽东、辽南各地沙场。迄今为止,我们对普通士兵及地方视角的研究几乎尚未开始,对各支清军在参战中的表现尚未深入研究。对那种笼统说清军“将领指挥无能、士兵贪生怕死”等观点,亟待厘正。对日本侵略者散布的“生存论”、“开发论”、“突发论”、“文野之战论”等谬论,有待进一步驳斥,以申明中国抗日的正义性。至于甲午战争在东亚近代史上的影响,尤其应深入研究。 最后,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致远”舰考古发掘意义重大,为弘扬“致远”精神,在大东沟已建成邓世昌墓、塑像和复建致远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纪念馆。这样,一墓、一舰、一馆形成整体,既会成为纪念先烈的场所,又可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二是甲午陆战的主战场在辽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建立一座陆战纪念馆或博物馆,以纪念陆战将士,弘扬其爱国精神。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