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安宁河畔 考古情深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任瑞波 陈苇 参加讨论
安宁村,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普通村落,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华乡。这里绿水青山,发源于冕宁县东小相岭记牌山的安宁河静静流淌,穿月华乡而过。
    正是这条安宁河,成就了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地。千百年来,安宁河养育着安宁河谷地的父老乡亲,也沁润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2016 年8 月,多支考古队的进驻打破了安宁村原有的平静。由于成昆铁路复线的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考古文博单位和高校,对铁路沿线的重要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在众多的考古队伍当中,负责大泥坝遗址发掘的兰州大学考古队是其中普通的一支。兰州大学的考古学专业,至少可以追溯至1955 年。当年9 月,“夏商周考古第一人”邹衡先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兰州大学,开设“考古学通论”和“古文字学”两门课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兰州大学考古、文博专业稳步向前发展。此次发掘虽然是我们第一次在省外进行团体发掘,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肯定和好评,这是我们在出发时没有预料到的。
    9 月初,我们进驻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给我们安排好的民居中。房东主家是一位典型的彝族大姐,房东大哥是个憨厚的藏族汉子,家中还有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由于驻地离工地较远,贴心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了照顾同学们,专门租用房东大哥家的农用三轮车接送我们上下工。每天早晨,踏着第一缕阳光,迎着安宁河畔的清风,坐着房东大哥的专车,飞驰在充满桑叶清香的乡村水泥路上,这样的上工充满诗情画意。几乎每天早上出门,房东家大爷都会赶着几只黑白花色的绵羊去放羊,满脸洋溢着十足的喜悦。遇到我们,他都热情的打招呼。每天傍晚,房东大哥都准时开车到工地,怕我们下工等候,他一般都提前到,带着一脸憨厚的笑,新奇又乐呵的看着我们进行收尾工作,看到有需要装车的陶片袋,他每次都是忙不迭地帮我们装车。晚饭过后,虽然满身疲惫,但同学们每天坚持在院子里亲手清洗自己的陶片和小件,由于遗址出土器物较多,每晚基本都洗到天黑。村子里电压不稳,时常停电,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打着手电筒进行整理工作。每每这个时候,劳作了一天的房东大爷和奶奶都蹲在学生们身边,像小孩子一样好奇地看着、轻声地问着,那些陶片和石块在他们的眼中,似乎是一个个有趣但捉摸不透的迷。
    日出日落,日复一日,转眼三个月过去,我们的工地基本结束,凉山州各地的父老乡亲,也开始置备年货,年味渐浓。在准备撤队的前两天,房东家专门为我们杀猪送行。晚上,酒饭正酣,房东家大爷走了进来,朝我挥了挥手,示意我过去,我这才发现,他穿着我从未见过的服装,虽然不是全新的衣服,但非常正式。不知是不是也因为小酌了两杯的原因,他满脸通红,还未等我开口,他忽然从身后拿出一沓稿纸,有些害羞还有点局促的对我说:“任老师,你们马上走了,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你们在家这三个月,我虽然没有到你们的考古工地去参观,但每天晚上你们那么晚整理资料,我感触颇深。这几天我写了一首诗送给你们,代表我对你们考古工作者衷心的祝福!”我愣了一会儿,好一阵才反应过来,忙连说感谢。送大爷出门,我拿着稿纸,径直到二楼的客厅,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陈苇老师也在,我俩坐在沙发上,开始不约而同的朗读起这首诗。
    这是一首用黑色钢笔写在红色稿纸上的诗。我早知,房东大爷由于身体有恙,写字时手会抖得厉害,但红色稿纸上的黑色字迹明显是一笔一划费了很大功夫写的。很难想象,一位孩童时只读过小学、曾经当过民请教师、近几年以放羊和养蚕为主业的大爷,竟然能写出这样的好诗!真可谓“高手在民间”。读完一遍觉得不过瘾,陈苇老师和我又连读三遍。
       读着这首诗,我们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一位普通的彝族老大爷,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对考古工作和考古人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如果现在社会的普通民众,对考古人和考古工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从事文物事业的我们该有何等的幸福和满足!?惭愧的是,陈老师和我号称都是博士毕业,但面对这样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诗,我们哪怕再读三四年博士,也未必有能力可以写出来。
    离开凉山州已经大半年了,我时常想起淳朴的凉山州父老乡亲,时常想起热情的房东一家,时常想起才气十足的彝族老大爷,也经常放声朗读临走前他送给我们的诗。正是这种怀念,促使我用文字将这首诗和它的作者写出来,意在将此诗奉献给更多的考古人,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们也用这种有限的方式,向那位朴实的彝族老大爷表示由衷的感激!
    浪漫情怀系古魂——谨以此拙诗敬献给所有的考古工作者 
    您是亮丽的地下工作者
    您有着穿透地下世界的神眼
    透析了古典的五彩缤纷
    您有着阿弥陀佛般的心灵
    美化了隐秘的光怪陆离
    您有着含情脉脉的手
    将她们温柔在隆重的礼仪
    您有着建造殿堂的
    艺术灵感与魅力
    演绎出一个又一个
    传奇故事
    您有着浪漫的情怀
    缠绵了斑驳的地下世界
    沉眠的祖先灵魂
    因您的柔肠牵挂而苏醒
    您那点点滴滴
    凝聚成的希望
    是古典世界的影子
    她将当代引擎
    在遥遥的繁华遐想
    
    您是亮丽的地下工作者
    从日出到日落
    从春夏到秋冬
    从天涯到海角
    亮丽到弯弓射大雕
    银光闪闪
    亮丽到千年
    万年
    永恒
    让世界异彩纷呈
    万象盈辉
    
    伟大啊
    令人敬仰的地下工作者
    神圣啊
    令人崇拜的仙人
    在世界的翻新中
    您也是万宝中的极品
    我虔诚地将您收藏
    将您收藏在心底的
    博物馆
    精研
    漫(※)尝
    
    我是您那微弱的粉丝
    时刻眷念着
    您那雄奇而高大的身影
    眷念着您的诗情画意
    每当想起您
    我总是心潮澎湃
    将您点赞在蓝天下
    让您的抑扬顿挫
    幻化世界
    每当想起您
    我总是凝神伫立
    在珠穆朗玛峰的巅顶
    畅怀高歌
    将您高歌在阳光下
    熠熠生辉
    灿烂世界
    少了您
    世界就会减色
    
    注(※):漫,引申为长时之意
    四川省西昌市月华乡安宁村三组
    老农民沈联发(彝族)
    2016年冬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7月14日7版)
    责编:韩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