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布的考古所碳十四测年数据(《考古》2003年7期),有青海喇家遗址的4个年代数据。这是2001年考古发掘(参见《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15日一版报道)采集的标本测试的。采集的标本有很多个,选择送测的标本只有7个,而实际测试和公布的只有如下4个(以半衰期5568年计): ZK-3132,测定年代3574±73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2030~1870年(H18); ZK-3133,测定年代3685±42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2140~2020年(H20); ZK-3134,测定年代3637±75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2050~1880年(M3); ZK-3137,测定年代4200±107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2900~2620年(H33); (注:以上测定标本皆为木炭,校正数据均采用概率大的一组数据)。 我们先对这4个数据标本采集的情况作一点说明。 H18和H20,位于遗址V区台地的西南边,在F15等一排房址的西侧不远,是村民的院子里发现的。地层可以和发掘地点的地层衔接、对应。均开口在齐家文化层,进入生土层,圆形,形态规整。H18打破了H20,这个地层关系很有意义。H18属于遗址晚期,H20属于遗址早期。测年数据反映出有合理的差距,早期的H20校正数据为公元前2140~2020年;晚期的H18校正数据为公元前2030~1870年。 H33,位于F15 西北侧不远,是另一户村民的院子里发现的,与原先院子外发现的H1马家窑文化灰坑距离很近,也是圆形,规整。但遗物不典型。H33应属马家窑文化遗存,校正数据为公元前2900~2620年。 M3,位于台地中部小广场位置,在硬土面以下的黄土中,被判断为小广场的埋人奠基坑,形状不很规则,人骨有骨折。奠基坑开在黄土层,被硬土面的地层迭压。M3亦属遗址晚期,校正数据为公元前2050~1880年。 可以明显看出,这4个数据都是比较合理的,都在可以理解的正常范围内,与地层关系十分吻合,相互比较协调,有恰当的早晚关系,因此可以采信。喇家遗址采集的碳十四标本还有许多,但是因为实验室搬家以及其他的原因,原先的标本都还没有测出来。现在只有这4个数据可以参考。而这组数据,也基本支持了我们原有的一些认识。 我们曾经分析认为,喇家遗址处在齐家文化发展的盛期,它的绝对年代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看来这个认识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也曾经从地层和遗迹现象分析,喇家遗址可以粗分为早晚两个阶段(也可以看作为两期),壕沟废弃和小广场出现,是遗址上的一个明显大变化,此前是早期,此后为晚期。H18和H20的两个测年数据或许就分别可以大体代表这两个时期(阶段)的年代。 M3的年代,如果以概率小的校正数据(公元前2140~2070年),从年代上分析,它就相当于遗址早期了,这样它的性质或许就不应该是奠基坑。如果是奠基坑,它就应靠近晚期的年代,若以概率小的这个年代数据,就说明它很可能是早期的墓葬。所以我们认为取概率大的校正数据更符合实际,也和我们的判断一致。当然,对它的判断,还可以依据今后DNA分析的结果以及综合分析来最后审定。 H33的数据,从年代看,已经超出了齐家文化的范围,应该属于马家窑文化时期。喇家遗址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大多已经破坏,发掘显示,已基本上不存在马家窑文化的地层堆积,仅在遗址的V区这个位置还有少量马家窑文化灰坑遗存。所以喇家遗址主要应该是齐家文化的遗址,而且是一个具有规模和一定等级的齐家文化大型聚落。 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跨越的年代,大约是在100~200年之间。延续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早期的时间应该要长些,晚期的时间要短些,因为灾难而毁灭。现在看来,遗址的东北与东南台地,即II区、IV区和V区的遗存,可能反映的面貌只是遗址一个很小的局部。但是V区这个很好的地层堆积和地层关系却是非常充实而重要的。我们考虑,在喇家遗址的西区台地,还应该作必要的发掘,以便更多一些了解遗址布局的全面情况,同时还希望更多取得遗址早期遗存的资料。这样便于分析遗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遗址聚落形态演变的线索。 比喇家遗址绝对年代更早或更晚的遗存和同时的遗存,都有可能在官亭盆地里的其它齐家文化遗址中寻找到。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把聚落考古扩大到盆地范围。因此,遗址间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分析都是很需要、很有意义的。 喇家遗址也还需多测一些年代数据。整个齐家文化过去积累的测年数据也不多,大约只有10来个左右(参见《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对于研究来说并不理想。这些数据,一般多在公元前2300~1700年的范围之内,而以天水师赵村的测定年代最早(ZK-1283,公元前2317~2042),超过了公元前2000年之前许多,比喇家遗址早期还要早一些。我们注意到,对这个年代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怎样,我们认为,典型齐家文化的早期的绝对年代,大概不会超出该年代数据的上限,即公元前2300年以前。当然也并不能说齐家文化年代的下限,就如前面说的年代范围的下限在公元前1700年以前。由于齐家文化的去向还不太清楚,因此其下限就很难定。不过齐家文化繁盛期的绝对年代应该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喇家遗址的年代就处在这个时期。所以,喇家遗址的毁灭,还并不是齐家文化的消亡。然而,进入洪水频发期和气候剧烈变化时期的齐家文化(《科学通报》2003年48卷11期),此后逐渐走向衰退,文化和环境的变化对应关系,看来还是比较明了的。 本文仅以测年数据说话,难免出现问题,但确实应该重视考古学绝对年代的分析研究。 (本文原刊《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第7版,作者:叶茂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