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盂县出土尖首刀概况 1996年山西盂县出土一批尖首刀青铜钱币,总数约300枚左右,盛于陶罐之内。这批尖首刀保存完好,形制基本相同,为尖首孤背凹刃圆环,刀面铸文字或符号一至三个不等。刀身宽长,刀柄窄短,通长15.6-17.6厘米之间,重量以20克以内者居多,最重者22克,最轻者14.4克。铭文可辨识者多为地名,有“ ![]() ![]() ![]() 二、尖首刀的国别和年代 学术界一般认为,尖首刀是燕国早期铸币,无固定的钱文,具一定的原始性。燕下都遗址出土尖首刀共1854枚,完整的1196枚,分四批出土。其中,军营村出土1843枚。郎井村、高陌村的刀币窖藏均以明刀为主,另有尖首刀11枚。尖首刀铸行的年代,学术界争论不一。近年来普遍认为于春秋中期至战国初年铸行。1996年,易县郎井村东出土一件尖首刀五刀背面范,泥质,范面平整,上刻五枚刀面铸腔,侧面有二道阴线合范记号,浇注口及浇注槽道均残缺。 山西盂县出土尖首刀300枚,刀面上所铸地名,多在河北保定、满城以南,邢台以北的石家庄地区,其东的山东与河北交界地带,以及山西与河北交界的阳泉地区。从而为尖首刀铸造的国别和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学术研究,盂县出土尖首刀上铭文涉及的地域,正是春秋时期白狄人活动的主要地区。肥、鼓、仇由、鲜虞皆为春秋时期白狄人所建之国,鲜虞最强,其余三者均从属之。目前所知铸地名的尖首刀也大体出土在这一地区。如河北灵寿春秋晚期鲜虞文化遗址和墓葬即出土此类尖首刀。所以推断上述铸地名的尖首刀当为狄刀,是白狄诸国所铸行的货币,其铸行的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 三、结语 战国时期,燕国铸“明”字折刀,“明”亦释“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