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以来,亚洲在人类进化研究领域被国际上认为处于封闭状态,被欧洲和非洲古人类学研究的主战场边缘化。然而,绝大多数中国研究者认为东亚不仅是人类进化的主要中心,也是现代人起源地之一。过去十年来,一系列重要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极大地挑战了已有的亚洲在晚期人类进化中的作用的观点,这一地区很显然是不同类型的古老型智人的故乡。晚更新世时期,亚洲比非洲和欧洲的人类有更大的多样性:类似南方古猿的小矮人、丹尼索瓦人、可能的尼安德特人、新发现的与现代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进化支系。 本文简要介绍了以研究晚更新世人类起源多样性和中国西南人群扩散史为目的的中澳合作研究项目的新发现,我们的主要结果是:中国西南地区直到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仍然有多种古老型人群幸存下来,云南马鹿洞(距今14500-13500年)和广西隆林洞穴(距今11500年)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解剖学特征上与现代人明显不同,事实上,两类化石上显示的罕见的镶嵌特征在全球范围内是独有的,可能代表世界范围内从未出现过的至少一种(可能更多)新的古老型人群。 马鹿洞遗址的考古记录似乎是保存有旧石器晚期的典型特点,包含简单的石器制作技术与赭石颜料的使用以及复杂的人类化石修饰行为。马鹿洞遗址的古人类行为包括屠宰、烹调以及许多动物(特别是鹿)包括人类化石以食用或象征意义为目的而进行的加工,所有古老型人类化石均显示被烧灼、修饰(切割)或赭石染色,这表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人类与幸存的古老型智人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并可能用他们的遗存做某种仪式。在全球范围内,马鹿洞遗址可能是唯晚期人类进化中多种人群共存的唯一例子,并且有证据表明,在720年的时间内幸存的古老型智人与现代人之间相互作用。 最后,马鹿洞和隆林人类化石的研究对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人类化石和晚更新世人类进化的模式有重要的意义。 分支系统学分析表明,马鹿洞人远在现代人出现之前的中更新世就已分出,东亚似乎被起源于一百多万年前的代表一个独特进化分支的幸存下来的古老型人群居住过,这对解释东亚地区更新世居民的多样性和演化,检验全球或区域性人类进化的假设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 (作者:戴•科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吉学平 中国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于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更多信息http://www.kaogu.cn/cn/news3.asp?CategoryID=30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