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 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的一件绿松石龙形器,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以及商周以来考古发现的各种龙造型的器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华龙文化意识的形成,并不是古代文人虚构的故事。 一、龙形器的发现及其特征 绿松石龙形器,最初是在2002年清理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时发现的。这座墓葬位于二里头遗址宫城内3号宫殿基址的庭院中。墓口长2.24米,宽约1.1米,残深0.5~0.6米。墓内葬一位30~35岁的男性,随葬有1件鸟首玉饰,2件穿孔绿松石珠,90余枚穿孔海贝,3件漆器,分别为觚、形器、带柄容器以及爵、、鼎、豆、尊、盆等10余件陶器,最重要的是绿松石龙形器及其铜铃与玉铃舌(图1-1)。 绿松石龙,造型新颖,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碧绿光亮。每片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仅0.1厘米左右。绿松石龙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整条龙的绿松石片原来可能是粘在某种有机物上,现有机物已腐朽,仅存碧龙。 …… 全文阅读下载 (原文发表在《寻根》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