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时代特色,但是,一些基本特点却始终存在并日益发展完善。傅熹年先生将这些基本特点大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木构架为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木构架房屋以木构架为房屋骨架,承屋顶或楼层之重,而墙壁则成为只承自重的围护结构。古代木构架的主要形式分为三种,即柱梁式、穿逗式和密梁平顶式。前两种用于坡屋顶房屋的构架,其中以梁柱式使用最广,历代官式建筑均为此式;密梁平顶式流行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地区。木构架结构的房屋具有如下特点:1、外观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2、凹曲的屋面和屋角上翘的屋顶;3、重要建筑使用斗栱;4、以间为单位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5、室内空间灵活分隔;6、结构构件与装饰的统一;7、油漆彩画。 二、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南北向的院落被中轴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中轴线上坐落着院落的主建筑。 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按完整规划兴造的城市。 参考资料: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