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月6日,在中国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几名盗墓贼惊醒了埋藏了2500多年的东周古墓。墓葬的罕见形式以及其出土的47具棺木,震惊了全国考古界。昨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靖安东周墓以高票入选,其发掘过程和创造的多项国内第一,22名青年女性集体裸死等多项数据均为首次发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广泛关注。(许南平《江西靖安县古墓发现22名集体裸葬女性》,《江南都市报》2008-04-9) 一 、未解之谜 如此奢华的墓葬,墓主是谁?通过对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在其余棺木中的遗骸有四具被确定为女性,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未发现遗骸有捆绑及刀剑伤痕。如此大的一坑多棺的葬俗,实为中国考古界目前所仅见。墓葬一个又一个谜团令人费解。 ![]() (一)、 牙齿和骨骼长有绿色结晶物 ? 棺木内普遍有人类遗骸发现,并有保存完好的脑髓组织或头骨、人牙、头发等,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类遗骸研究的一项空白,意义重大;而许多人体骨骼内长满翠绿色的结晶物,这些物质晶莹剔透,折射出翡翠般的光芒,这在科技考古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发现。 (二)、 吃桃为何吃桃核、田螺为何带壳吃? 许多棺木内出土了尚未炭化的香瓜瓜子、桃核、稻谷、苇叶和一些细小如粟米般的螺壳等,表明这批死者生前曾食用相同的食物,这些食物尚未消化人已死亡。这又产生了一个疑团:当时吃桃为什么要吃桃核,稻谷为何不去皮就食用?田螺是不是当时的主要食物之一?吃时为何连壳一起吃?是当时加工工艺不够成熟,还是这种吃法是一种风俗? ![]() (三)、为何集体死亡? 据了解,在每个棺木中都有纺织器具出土,形式各异,种类繁多,大多数棺木中都有织物出土,再加上已检测出的4例20岁左右年轻女性的骨骼,一个新的疑团产生:这里埋葬的是不是全为年轻的织女?这些织女如此年轻,为何又会如此过早地同时死亡?又被集体安葬于此? ![]() (四)、48号坑为何没有棺木? 在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在墓葬坑中准备了一个“清洗池”,工作人员将地下水引入这个池中,以便于他们的清理工作。这个“清洗池”的位置就在主棺的隔壁,位于整个葬坑的左上角,而且尺寸也比主棺的尺寸略大。这个所谓的“清洗池”其实是整个墓葬区内原先就有的第48号葬坑,整个墓葬区内共有47口棺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预留出来准备摆放棺材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在葬坑里会挖出一个坑准备放入棺材,到后来却将这个葬坑闲置呢? 对于这个疑问,专家们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专家称,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非常少见,关于第48号葬坑被空置有多种猜想,目前均无有力的佐证来支持,所以一切猜想都只是假设。专家称,如果在考古工作全面结束后,还不能从墓葬中找到文字资料或其他有力证据的话,48号葬坑被空置的真正原因也许会成为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 二、《本草纲目》里的密码 那么为什么说医药宝典能揭开多个谜团呢?。因为我最早是从医学院毕业,从事的是医生职业,后来又从事了文博专业,由于这个特殊经历使我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感到从出土情况分析,这些女工可能是因为一种传染,且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而死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 著 王育杰 整理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等多本医药宝典。具体资料和分析如下: (一)、药方推断 1、绿矾: 败毒抗癌、益血治虫、收涩消肿。 治痢疾药方:疟疾呕吐(少阴疟)。用绿矾一钱,干姜泡过,加姜制半夏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发病日清晨服,醋汤送下。 2、田螺 :螺壳治痢疾药方: 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 10克,每日3次。 3、桃核: 疟疾。用桃枭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两,研匀,加冷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发病日五更服一丸,水送下。服药两次可愈。此方称“家宝通神丸”。 4、苇叶 :主 治:上吐下泻,吐血,衄血 ,肺痈,发背。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5、 稻壳:明?李时珍称《本草纲目》:“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粳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武汉大学测试中心童华教授等专家的测试分析,江西靖安东周墓葬群第34号棺木发现的人骨内绿色结晶体为磷酸铁盐类物质。(宋振平 《靖安东周墓发现的绿色结晶体为磷酸铁盐类物质》新华网 2007-7-10)绿矾化学成分是硫酸亚铁硫而显然不是同一种物质,这个问题又成为一个谜 。带着最后一个谜底还是向化学世界探索。很快谜被解开,皂矾为硫酸亚铁 ,又名青矾、绿矾 ,外用解毒燥湿 ,用于疮毒疥癣 ,内服可补血 ,可杀肠道钩虫 ,又治缺铁性贫血(李同琴 田质芬 曹丽静《常见相似药物的鉴别 》《河北中医药学报 》 2004年 第04期)可提供铁和硫,含铁20.09%,为蓝绿色晶体,性质不稳定,易失水氧化变成棕色的硫酸铁,在高温和强光照或有碱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更不稳定。由于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等无机铁盐在碱性高时很容易变成磷酸铁或氢氧化铁沉淀而失效。显易而见这些尸骨上的绿色结晶体就是中药绿矾化学名硫酸亚铁在碱性环境下变成磷酸铁的。硫酸亚铁和磷酸铁都是无机盐。这样绿色结晶体的谜底也就揭开了。它就是绿矾只是在碱性环境下失效发生了化学变化, 最后变成了硫酸亚铁,但是绿颜色结晶体的形态没有变。 三、科学推断 揭开死因之谜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几种物质都是中药,且都有一个特点,可治疗痢 ,即可治疗痢疾。细菌性痢疾流行范围广,传播快,发病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地震洪水灾害地区,一旦水源受污染,更容易发生和蔓延菌痢。这种病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季壮壮 《地震中几种大杀伤传染病!》《南方日报》 2008 -05-28) 《食疗本草》亦云:“甜瓜食多腹胀。”尤其是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腹胀便溏之人,更应忌食。田螺与香瓜:食则中毒。腹泻。) 及治疗痢疾和霍乱的用作中药的碎桃核、带壳的稻子、碎苇叶和绿矾的绿色结晶体。我们通过在体内发现螺壳和香瓜子一方面可以推断织女死亡的季节是夏季端午节附近;吃过田螺的人,大都知道在这个季节,有些螺在食用时,螺肉里有些含有很小很小的就像小米粒一样大小螺仔,吃起来喳喳 之响,这当然是带着嫩壳食掉田螺纯属正常。 结语:文物考古是一项综合学科和系统工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和运用多学科研究,才能打开古代信息密码,形成较为科学的论断和结果。考古就是去走一个又一个迷宫,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打开更开阔的思路。打开未知之门。在进行这次研究中虽然很多次在通宵中度过,一次又一次推翻自己的观点,请教一个又一个专家,但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研究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喜悦和褒奖。第48个坑内没有棺材的推断,由于这些织女大部分得了痢疾和霍乱,在死亡前期就是休克,在古代没有仪器测定是休克还是真正意义以上的死亡,开始可能有48位死亡,也就挖了48个坑,但是可能有一位织女是假死即休克,在被埋之前又苏醒,所以有一个坑内没有棺材。大墓之谜破解的只是冰山一角,有些观点还不成熟,不足之处 ,敬请专家学者 多多赐教。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博物馆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