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从本文的命题,我们就已经知道此番对尼雅遗址农业考古的揭秘,只是一番对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的记述。必然会留下许多人们想知道而马上又不能知道的问题。比如说,精绝国的人口问题,本文中已对《汉书·西域传》所记“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口数提出了怀疑,但尚没有找到确定精绝国人口的途径。谈到土地的所有制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精绝国某一时期的土地面积和产量;甚至不知道精绝国的土地面积以什么为单位。谈到畜牧业问题,我们并不知道精绝国有多少个牧场,这些牧场又在那里,它的承载量又如何?甚至无法弄清精绝国某一年的大牲畜存栏数。谈到精绝国的税收制度,我们只知道它实行的是一种实物税制度,并不知道它的计征标准是什么?是按人头计征,还是按土地面积、财产数量计征、等等,都不得而知。所有这些,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对象。本文题曰:“尼雅遗址农业考古探秘——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记述”,只能算作一份笔者对精绝国农业考古发现前期研究的学术报告。但从尼雅考古揭秘的角度看,这份报告揭示的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想识庐山真面目”,尚需要后来之勇敢者,持之以恒去完成。 (作者电子信箱:sivvei@yahoo.com.cn) 注释: ⑴王炳华:《尼雅考古揭开新页》《新疆文物》1996年2期,31页。 ⑵林梅村:《汉代精绝国与尼雅遗址》《文物》1996年12期,54-55页。 ⑶《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上》,第十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3880页。 ⑷王炳华:《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古国》《地理》杂志1998年3期20页。 ⑸黄尉文等:《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发现的石器》、《人类学报》1988年11月第7卷4期。 ⑹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卷·第十二尼壤城》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 1030页。 ⑺王炳华:《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古国》《地理》杂志1998年3期21页。 ⑻ 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前言》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⑼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102页。 ⑽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0~22页。 ⑾史树青:《新疆文物调查随笔》《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14页。 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91年尼雅遗址调查简报》《新疆文物》1996年1期 15页。 ⒀沙比提·阿合买提:《从尼雅遗址考古调查看其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10页。 ⒁ a.王炳华:《尼雅考古揭开新页》《新疆文物》1996年2期,32页。b.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尼雅遗址95MNⅠ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1期36页。 ⒂ 王广智译: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T·Burrow:A Translation of the kharoshi Documents from Chinese Tur kestan)1940年由伦敦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出版。194页。下文所引资料不再祥细注明,即只注明"中译本"出处。 ⒃王鹏辉:《史前时期新疆的环境与考古学研究》《西域研究》2005年1期47页。 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哈密五堡墓地151、152号墓葬》《新疆文物》1992年3期7页。 ⒅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3年1期104页。 ⒆武敏:《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西域研究》1996年2期9页。 ⒇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155页。 (21)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35页。 (22)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尼雅遗址95MNⅠ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1期31页。 (23)冯泽芳:《中国的棉花》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年10版,46~52页。 (24)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静察吾乎沟四号墓地1987年度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26页。 (25)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静察吾乎沟四号墓地1987年度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27页。 (26)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3年1期105页。 (2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91年尼雅遗址调查简报》《新疆文物》1996年1期 11页。 (28)武震:《吐鲁番出土高昌某寺月用斛斗帐历浅说》《文物》1989年11期60~69页。 (29)武敏:《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西域研究》1996年2期10页。 (30)阮秋荣:《试探尼雅遗址聚落形态》《西域研究》1999年第2期52~53页。 (31)王守春:《尼雅遗址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5页。 (32)贾应逸:《新疆丝织技艺的起源及其特点》《考古》1985年第2期173页。 (33)王炳华:《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古国》《地理》杂志1998年3期24页。 (34)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5页 (35)王炳华:《尼雅考古揭开新页》《新疆文物》1996年2期,32页。 (36)卫斯:《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西域研究》2005年专刊 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2005年6月30日87页。 (37)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64页。 (38)沙比提·阿合买提:《从尼雅考古调查看其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10页。 (39)王广智译: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256页。 (4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7页、213页。 (41)王守春:《尼雅遗址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5页。 (42)《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7页。第482号文书云:“从前法定之协定规定,(至于)树(仍)活着,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罚款系马一匹。若比砍断树之树枝(lada)则应罚母牛一头。决定应依法作出,等等……”。 (43)《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7页。 (44)《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4页。 (45)殷晴:《古代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113页。 (46)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3年1期107页。 (47)史树青:《新疆民丰尼雅遗址》《文物》1962年7、8期(合刊) 25页 14图。 (48)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考察纪实·1992B4(N2)的调查。 (49)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3年1期108页。 (50)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9页。 (51)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考察纪实·1993年尼雅北方考古。 (52)沙比提·阿合买提:《从尼雅考古调查看其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10页。 (53)张铁男 于志勇:《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以北地区考古调查》《新疆文物》1996年第1期17~18页。 (54)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30页。 (55)a.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0页、28页。b.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156页。 (56)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6页。 (57)、(60)、(62)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8页。 (58)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18页。 (59)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尼雅遗址95MNⅠ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1期 27—37页。 (61)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133页。 (63)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32页。 (64)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尼雅遗址95MNⅠ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1期 12、14页。 (65)《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0页。 (66)a.卫斯:《西域农业考古资料索引·第二编畜牧·毛、附:皮》《农业考古》2004年1期289~299页;b.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5页。 (67)王守春:《尼雅遗址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5页。 (68)马国荣:《两汉时期的新疆农业》《新疆文物》1992年第1期67页。 (69)《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1页。 (7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56页。 (7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9页。 (72)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105页。 (73)据新华网河南频道报道:“本次在大司空遗址发掘中发现的这处遗迹,是在一个深达2至3米的窖穴底部,再向下挖一个长方形坑,此坑深达6米以上。长方形竖穴坑底的温度比地面温度低6至10℃左右。这与过去在新郑发现的凌阴遗址非常相似,应属凌阴类遗迹,或者可以说是后代凌阴遗址的前身”。(原创作品,转自文保新闻中心2005.11.10)。 (74)卫斯:a《我国古代冰镇低温贮藏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农业考古》1984年2期;b.《我对韩都新郑“地下室”的看法》《文物季刊》1989年2期。 (75)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57页。 ( 76)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考察纪实·1992B4(N2)的调查。 (77)《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4页。 (78)《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1页。 (79)《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3页、194页。 (8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8页。 (8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7页。 (82)《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53页。 (83)《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上》,第十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3876页。 (84)卢向前:《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稅》《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4期。 (85)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8页。 (86)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 1988年7月,25页。 (87)A·斯坦因著、王庭恺译:《尼雅河尽头以外的古遗址》《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59页。 (88)《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25页。 (89)、(9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87页。 (9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88页。 (92)《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3~204页。 (93)《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2~263页。 (94)《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2页。 (95)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5页。 (96)《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7页。 (97)《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3页。 (98)《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0页。 (99)《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2页。 (10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8页。 (10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0页。 (102)《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6页。 (103)沙比提·阿合买提:《从尼雅遗址考古调查看其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梦幻尼雅《研究文集》第10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10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96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第260-261页。 (107)《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1-232页。 (108)《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9页。 (109)王广智译: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版,251-252页。 (110)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8页。 (11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6页。 (112)《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4页。 (113)《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0页。 (114)林梅村:《沙海古卷》初集 ( 文物出版社, 1988 年 ) 译名。 (115)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85~267页。 (116)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2页。 (117)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4页。 (118)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3页。 (119)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5~216页。 (120)《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6页。 (12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4~265页。 (122)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2页。 (123)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5页。 (124)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2页。 (125)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20页。 (126)《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87页。 (127)《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1页。 (128)《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3页。 (129)《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3页。 (130)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7页。 (131)《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33页。 (132)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3页。 (133)《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44页。 (134)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195页。 (135)《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2页。 (136)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07、211页。 (137)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14、228页。 (138) 《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尼雅考古资料》,26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