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考古学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作用、活动、意识形态与身份认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个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在于它纠正了几种过去的习惯,包括在考古学研究中总是用男性的眼光看问题,仅从生物作用如母亲与性伴侣的角度来理解女性,以及描述男性与女性区别时将之视为两极。显然性别的差异不是两极对立的。比如有些文化认为男性一定要比女性强,可是没有哪个地方所有的男性都比女性强。因此性别考古学的建立可以平衡男性与女性的考古学研究,关注女性的活动应该跟关注男性的一样多,证明女性在所有文化中并不相同,由此可以对女性活动进行比较研究,让考古学成为一门真正关注人而非器物的学科。 随着世界范围女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门研究性别的人类学,但对研究性别的考古学还迟迟难以接受。队伍不断扩大的女考古学额级啊提出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女性在学业、工作与晋升上与同辈男性机会不平等。在寻求理解现状与追求上述平等的过程中,部分女考古学家开始质疑过去社会中女性是如何在考古研究中被忽视、弱化,或是简化为一个没有区别的整体的。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是否应该把女性加入到了解过去的考古学研究中去,或者是都应该把男女关系作为主要关注点:也就是女性或性别是否应该成为主要问题。两个方面的方法都在发展,但从方法与理论的角度来看,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过去的性别问题。罗伯塔•吉尔克里斯特注意到其中可以区分出三股力量:一是女权主义研究,着重揭露女考古学家所面临的不平等状况;二是研究过去的女考古学家;还有一种考古学研究侧重过去社会中的女性。所有的三个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内容,但只有最后那个方面才最直接与性别考古学相关联。 有些考古学家强调性别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他们研究人们的性别如何产生,如何影响特定文化中他们的人生选择与生活可能性,以及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中性别可能存在的变化。是不是某些文化仅仅强调一个人年轻时的性别?死不是某些文化中老年妇女比青年妇女有更大的发言权?甚至是在同一群体中,基于不同的种族、职位或社会地位,性别的表达可能也有区别。性别的研究因此变得格外复杂。 朱莉亚•亨登研究了玛雅晚古典时期的家庭。她没有将家庭群体视为同质的结构,她注意到一个家庭中不同性别、年龄与地位的成员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在分析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时,亨登证明政治行动可以是正式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女性与男性都能在调节家庭与国家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整体而论,考古学中的性别研究影响到所有考古学的观点。 参考文献:[英]科林•伦福儒 保罗•巴恩主编 陈胜前译:《考古学: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