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社会“物质参与”的方法是指一种强调人类行动具有意识与智能特征的方法,人类在与外在世界发生关联的时候同时运用认知与体质方面的能力,并能意识到这一点。这种方法努力超越长期存在的二元性,即那种把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身体、认识世界与物质世界对立的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方法的对立(传统意义上的)不利于全面理解人类参与世界的性质,人类的参与非常广阔,尤其对那些在时空上还不清楚的社会而言,还涉及社会层面上象征价值的运用。当前对物质化的强调同样强调物质文化在建构社会结构与宗教思想中的积极作用。 物质参与理论研究人类个体与社会通过行动参与物质世界的过程,这些行动同时也具有物质实体以及认识或智力的成分,这个成分不是由遗传决定或传递的,就像各种社会性昆虫的某些活动,他们建的巢穴非常精致,乍看上去还以为是智能计划的结果。其实是取决于由文化决定的学习行为状态,学习行为本身是人类经验以及在漫长进化历史上不断改善的结果,也许还可以视为人类能动性的结果。 参与的过程对改变社会发展与变化的道路非常关键,它也是人类状况的基本特征。所有进化,包括其他物种的进化,都可以看做发生在个体或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参与。认知能力,特别是人类的,具有选择与决定能力,是人类超越自然选择过程。 物质化的研究同样注重人类社会运用物质世界的内容来表达象征的概念,就像在宗教信仰的发展与改善过程中人们绘制图像、建设庙宇一样。如果不能运用神像或庙宇这样的手段,那么人们的观念或认知就不能发挥作用或者在社会行为中找到足够的表达,如神庙中参加仪式者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们所建设的环境的物质特征。 宗教只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例子,人们常常创造性地运用物质来调节社会关系,例如对贵重物品的认识(或定义)。这些东西可以用以构建社会关系,在交换礼物、标志生产等级或地位、或是更明显的如制造金钱中就可以看到。 物质参与理论就是要去认识与分析人类社会真实存在中的某些类似的特征。用这种方式去克服或超越“现代人之谜”这样的难题。现代人之谜是指让人不解的有关现代人进化的问题,尽管人类进化在40000年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只是在10000年前定居的村落与其他革新才出现,这些革新在一些地区迅速导致城镇的形成、文字与国家产生。如果说早期现代人跟我们现代人有着同样的遗传的认知能力,那么为什么要花如此之长的时间才出现以上的革新呢?答案似乎是在定居以及随后的农业出现之前,那些重要的革新难以形成。某些革新包括决定社会关系的财产观点都是随着定居与农业的出现而出现的。 物质参与理论分析度量、价值、财富与商品所暗含的这种关系。参与过程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就像前面提到的物质特征与宗教的关系。 参考文献:[英]科林•伦福儒 保罗•巴恩主编 陈胜前译:《考古学: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