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王仁湘:围观海昏侯|煮酒论酎金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器道公众号 王仁湘 参加讨论

    刘贺墓中出土许多黄金,这些黄金的用处是什么,一开始就让人有些迷惑。不过,由于一枚写着 “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字样墨书金饼的出现,问题似乎有了较为确定的答案。至少,一部分黄金应当是酎金,那这酎(zhòu)金是啥呢?
    要明白何谓酎金,得先明白何谓酎酒,因为酎金是因酎酒而得名。
    
    所谓酎酒,是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的一种精酿酒。作为酒名,酎见于《左传 · 襄公二十二年》之诸侯 “尝酎”,杜预注说,“酒之新熟重者为酎”。所谓 “重”,重复酝酿之意,二重三重都有可能。《楚辞 · 招魂》中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说到酎,《楚辞 ·大招》中 “四酎并熟,不涩嗌只” 也提到酎,四酎可能为四次复酿而成,所以味醇可口,完全没有口涩的感觉。 
    《礼记·月令》中有 “天子饮酎” 一语。注家明言 “酎之言醇也”,好酒。《说文》说酎是三重酒,谓重酿之酒也。注《汉书 · 景帝纪》之 “高庙酎”,张晏更明说 “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不仅是三次两次复酿,而且要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这才酿出美味的酎酒来。
    有了美酒美食,一定会想起祖宗。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祭高祖庙,要献酎饮酎。诸侯王和列侯都参与饮献,不过这机会不是白给的,这酎酒可不是白饮的,你可得带着上好的黄金来助祭。这黄金遇着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酎金,沾上了酒气的黄金。
    带多少黄金来饮酎呢?规定是很明确的,有一个低限,是按封国人口计数,每千口俸金四两,由少府验收,皇帝亲临受金,酎金之制由此产生。
    献金规矩非常苛刻,所献黄金如量色不足,王要削县,侯则免国。汉武帝曾藉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曾因列侯无人响应号召从军赴南越,武帝便借口酎金不如法,夺去列侯一百零六个爵位,丞相赵周也因知情不举下狱而被迫自杀。这即是西汉历史上有名的 “酎金失侯” 事件,酎金也由此著为法令,称为 “酎金律”。
    
    表面上看,好酒献给祖宗了,却是黄金借着酒气发飚了。酎金与酎酒孰重,当然是金。借祖宗之名,借美酒之气,强索政治献金,皇帝也可以这么当。金色足不足,份量够不够,可以检验出你的心是否一片赤诚。
    再说刘贺,他的墓中如何现出酎金来?现在披露了两种解释,一是皇帝赏赐的,一是刘贺备金而未及助酎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金饼上的文字,可以小作解析。“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献金人,时间,酎金名称,重量,全都交待清楚了。
    首先这 “海昏侯臣贺”,这是刘贺自称吧,说明这是预备的献金而不是得到的赏金。
    其次是 “元康三年”,这是刘贺封海昏侯的当年,而封侯之日他就没有了助祭的资格,没有了献金的机会。
    《汉书》本传记下的封侯诏书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如此,那刘贺助祭时准备的酎金,就得以这四千户的人口计数,可是他不用准备了,为什么?因为有个侍中卫尉金安上给他奏了一本,说刘贺被上天所弃,陛下至仁又复封为列侯,但这是个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宣帝同意了,刘贺因之远途 “就国豫章”。
    这是什么意思?封这个侯且不论大小如何,要命的是再也不准参加宗庙的各种仪式,不仅不被认作是刘家人,也等于彻底被排除出政治圈子。这个处理很严重,刘家清理门户了。不能参加宗庙祭祀,也就没有献酎金的机会。 
    顺带说说那个上书的金安上,他是何许人也?金安上,其父金伦本为匈奴王子,归汉后早死。安上也算个王孙,忠诚汉室,仕途平顺。少时为侍中,很受宣帝宠爱。他揭发过楚王刘延寿反叛阴谋,获赐爵关内侯。后来霍氏反时他又严卫宫门,因功封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一个外人,来帮刘家清理门户,也是挺讽刺的吧。
    
    这会儿让人想起刘贺墓中出土的那枚 “大刘记印”,好像又觉出了一种特别的含义。我本刘家人,这可是不能改变的!我要准备酎金,还要参加宗庙礼仪!酎金准备了,助祭的资格免了,准备的酎金也就不用上贡了,最后就这样酎金与玉印都成了随葬品。
    这因酒而得名的金子,沾着浓烈的酒气,走进了历史,如今又走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今天也就有机会看到了帝王术的那些小把戏的实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