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二、三环路间,东距市中心5公里,磨底河自西向东横穿遗址中部,将遗址分为南部的金沙村和北部的黄忠村。面积约在4平方公里,其东南面就是十二桥遗址。十二桥遗址是承自三星堆文化自商代晚期至春秋前期的文化。遗址北距三星堆遗址38公里。金沙遗址的陶器主体是十二桥文化的典型器物,初期阶段还存有三星堆文化因素的陶器,研究者认为金沙遗址的年代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2001年2月金沙遗址“梅苑”东北部发现铜器、金器、玉石器等遗物。该区域文化堆积厚5米,文化层至少可分为16层。其中第5层出土有十二桥文化二期晚段器物,应为此一地点下限,年代约在春秋前期,大部分探方仅发掘至第8层,少部分发掘至第12层。第7层出土的陶器与十二桥文化一期晚段同类器相同或相近,时代在西周前期。该层的遗迹单位出土有大量的金、铜、玉、石器等。第8至第12层出土的陶器年代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同样出土相似的的器物,未发掘的文化层内遗迹由机械开挖的部分来看,也有玉器、铜器、象牙器等。其中铜器、玉器与三星堆遗址相似,应为该遗址的年代上限。 目前发现的2001年金沙遗址铜器有479件,多为小型器,大型器多为残片。小型器中戈形器有30多件,戈1件,铃12件,圆角长方形方孔器100件,挂饰(包括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内出土的有双翼的“龟背形挂饰”和“扇贝形挂饰”形近的器物)61件,有柄壁形器4件,环形器142件,喇叭形器1件,立人像1件。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小型的眼睛形器、铜鸟形、牛首、龙首、卷云形器等,研究者认为这些器物均应为类似三星堆“神树”等大型器物上脱落下来的挂饰以及较大型铜容器的凸饰。在小型器以外,还出土有少数容器的残片,如圈足、扉棱、提梁等,研究者据此认为该遗址与三星堆一样,存在着青铜容器类礼器等。 金沙铜器 研究者认为金沙铜器与三星堆铜器属于同一文化体系,年代与三星堆坑内遗存相近。立人像与某些器物形制上的差异,可能是同一文化系统下的类型差异所致。金沙遗存此类属于商晚期的遗址早期遗存,是三星堆文化与十二桥文化相联系的证明,为了解三星堆文化的类型、地域分布与其去脉提供了重要资料。 金沙眼形青铜器 金沙遗址2001年出土的青铜器部分经过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作过合金成分的分析,包括戈形器、容器残件、环形器、人像、挂饰等22件铜器,数据测定显示,这些铜器以铅青铜、高铅的锡铅青铜为主,铅作为主要的合金成分被使用。研究者对金沙遗址54件青铜器作铅同位素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数据可以分为63%的高放射性成因铅区和37%的普通成因铅区。三星堆青铜器中没有普通的铅同位素数据,学者认为从材质上,金沙遗址含高放射性成因铅铜器与三星堆铜器材料可能出自同一矿区。 金沙眼形青铜器 参考资料: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