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遗址位于鲁北平原的小清河北岸,隶属于高青县花沟镇。北距黄河约18公里,东北距高青县城约12公里。遗址坐落于陈庄村和唐口村之间。该区域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低平。整个遗址东西长约350、宽约30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的建设,2003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地展开调查并发现此遗址。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历经17个月对该遗址展开了勘探及发掘工作,分5次发掘,共发掘约9000平方米。 通过发掘认识到该遗址文化内涵以周代遗存为主,其中西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其次为春秋、战国,也有少量唐、宋、金时期的遗存。其中的两周遗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存有西周城址和东周时期的环壕聚落,大量灰坑、窖穴及房基、道路、水井、陶窑等生活遗迹,以及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车马坑、祭祀台基等重要遗迹。遗物有大量的陶器、蚌器、骨器和50余件青铜器,青铜器中近10件有铭文。此外还有少量精美玉器及蚌、贝串饰等。唐代大型砖窑和金代的陶窑、道路、墓葬等遗迹也均有发现。 该遗址发现的西周城址近方形,面积不足4万平方米。东、北两面城墙保存略好,尚存高约0.4~1.2米,顶部宽约6~7、底部宽约9~10米。西墙大部分尚存,残高不足0.4米。南墙基本被水冲掉,局部仅存底部。南墙中部有城门疑似存在,但已被唐代砖窑破坏。其余三面城墙经密探后未发现缺口。墙体四周有壕沟围绕。在解剖东墙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墙体由两大块夯土组成。其中主体夯土是在黄色粉沙生土上水平夯筑而成,夯层坚硬,分层清晰。城墙外壕沟先后有4条,其中一条与墙体同时,另外三条为东周时期。 遗址发现西周时期灰坑1000余座。以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居多。多斜壁,多未见加工痕迹。坑内堆积较乱,根据形制、堆积形态及包含物判断,这些坑多为填平低洼地形成,可能与人们的建筑行为有关。此外也有少量加工完整的窖穴,其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坑璧多呈袋状、平底,壁面修整光滑,有的局部有进一步加工,似有火烤。在发掘的灰坑中,遗物有陶片、蚌壳、兽骨等,可辨陶器器形有罐、豆、簋、鬲、盆等。 该遗址发掘的西周时期墓葬共14座。位于城内中偏南和东南部。其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9座,“甲”字形大墓2座,小型瓮棺葬3座。在这14座墓葬中,有6座出有铜器。墓圹长多在3.5~5、宽2.5~3.5、深5~8米不等。大多一棺一椁。随葬陶器、铜器多在头端的棺椁之间或椁外的器物箱内。个别棺内有少量玉器或贝、蚌串饰。在编号为M18的墓葬中,出土有9件铜器,均严重锈蚀。其中有铭铜器7件。内容为“丰启作厥祖甲齐公宝尊彝”、“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丰作厥祖齐公尊彝”、“丰启作祖甲宝尊彝”等。 该遗址还发现马坑5座,集中发现于西发掘区大墓及夯土台基之间。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车马坑1座。 研究者认为,陈庄西周城址可能始建于西周早期,至中期废弃。墓葬约在城址废弃阶段或略晚时开始埋葬,约延续至西周晚期。该城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多项空白。陈庄城址是目前山东地区所确认的最早的西周城址,其地理位置位于西周重要分封国齐国核心地区,对于推断曾为齐国都城之一的薄姑有重要意义。该遗址还首次发现有“齐公”字样的铭文材料。表明该城址或与齐国有关。城内的夯土台基或为“祭坛”,国内同时期罕见。为研究周代祭祀制度提供了宝贵材料。 参考资料: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2期; 李学勤、李伯谦等:《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笔谈》,《考古》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