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植物考古学概述--植物遗骸的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newdu 参加讨论

    考古发现的野生植物遗骸有碎木、草籽、果核、坚果壳等;农作物遗骸主要有各种谷粒与豆粒、豆荚、玉米芯、薯块等。依据不同的保存条件,植物遗骸又可分为炭化类、脱水类和液体浸泡类,后两类植物遗骸之所以能长期保存,依赖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或偶然产生的保存条件。所以,一般考古遗址内出土的植物遗骸主要为炭化类。
    炭化类植物遗骸的提取方法可分为筛选法和浮选法两种。筛选法使用不同规格尺寸的筛子筛选,操作方法简单,但提取效果不佳,尤其是对细小植物籽粒的提取,因而现今植物考古学家大多采用浮选法。由于炭化植物较一般土壤颗粒轻,因而将采集到的土样放入水中搅动可使炭化植物遗骸浮在水面上提取之,根据这一原理,各国学者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简易的或复杂的浮选器械。
    植物遗骸的识别与鉴定一般用肉眼或放大镜,至多使用低倍显微镜,对于那些保存完整的(如植物籽粒)或保存有鉴别意义部位的(如坚果壳、豆荚、玉米芯等)植物遗骸可直接与植物标本相比较,以确定其种属,但对于碎木的种属鉴别就需进一步的植物学知识。
    总的说来,植物遗骸的提取手段简单,鉴定较为精确,出土地点与原生地点基本一致(有助于研究植物与遗址或遗址中某项遗物遗迹的相应关系),因而植物遗骸的研究深得植物考古学家的喜爱,是现今应用最为普遍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领域。但植物遗骸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有的埋藏过程和保存条件,脱水类和液体浸泡类植物遗骸无须赘言,就是炭化类植物遗骸也需在其埋藏过程中经过了人为的或偶发的火的“洗礼”方可保存至今。
    引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概述》,《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