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考古历险记(续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王吉怀 参加讨论

    (接上)
    
    高原上只有草,没有树,这话一点不假,甚至有的地方连草都不长,别说能看到什么人啦,走半天真是不见一个人影。也许是我的运气好,就在这样人烟稀少的高原藏区,还真有幸遇见了年龄最小的转世活佛,当时只有12岁(图14),却具有很高的威望啊。
    
    图14  途中遇见的小转世活佛(中)
    自从进了深山,野生动物随时可见,地獾、兔子、野鸡、麝、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动物等等时常在你旁边穿过,大家对动物们很友好,谁也不去伤害和惊吓它们。活佛始终尾随在我的左右,有时还能简单的说上一句让我能听懂的话(图15)。高原深处的路可不都是平坦的,能让马跑起来的地方不多,马基本都是步行,也害得骑马人的小腰扭来扭去。
    
    图15  本文作者与随行的活佛
    你听说过8月份的天气会下冰雹吗,如果不是亲自经历,我也不信。现在还是晴空万里的,过来一片乌云,就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冰雹,嗨吆,砸的你像个缩头乌龟趴在马背上,乌云过去又是晴空万里。
    我坐在马背上也能自如的边抽烟、边吃巧克力、边喝易拉罐、边和他们聊天,边走边聊,自己就像骑马打仗的大将军,真的很神气。我穿的藏袍,左右一裹,正好把吃的放在里面,随手可以取货,还情不自禁的想嚎上两嗓子,真是感觉在天地之间放歌的心情,谁在那种环境中都会有如此的冲动,难怪藏民都爱唱歌呢。
    很快天黑了,大家下马,还是照旧把我扶下来,安置坐在地毯上,我哪能坐啊,先活动活动腿吧,感觉两条腿罗圈了。
    他们把马放开,让其自由去吃草,这边便忙活着支帐篷,垒锅灶,还有用牛皮自制的鼓风机。此时,我才知道马背上为什么要驮干牛粪了。我这个没有口福的人享用不了风干肉,只有泡方便面了。晚上,住在帐篷里好冷,外边下雨,里面滴水,打着伞睡在帐篷里睡觉,也是一景啊(图16)。你还别说,高原的夜空是非常的美,虽然地上漆黑,可满天都是闪烁的星斗,城里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美丽的高原夜空的。他们睡着了,可我却难以入睡,说实话,有点害怕,夜里撒尿都得把他们叫醒。
    
    图16  打着雨伞躺在帐篷里
    第二天一早,简单吃完,收起行囊,飞身上马,继续前进,这次,却让他们吃了一惊,我自己能上马了,他们都冲我笑,还伸出大拇指,我明白,这是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手势语言,还好没说话,说了我也听不懂,我也照样伸出大拇指,说了一个字,“耶”。
    路越走越难走,一会翻山,一会越岭(图17),有时候爬坡,马都很吃力,累得直放屁,你骑在马背上,觉得自己好残忍,下坡路滑,你只能牵着马走(图18),有时候走在山崖边,左手可以触摸到山体,右手既是万丈深渊。能够通行的路,也不知道一年有几个人走过(图19)。
    
    图17  翻山越岭
    
    
    图18  牵马走在陡峭的山岩上
    
    
    图19  在陡峭的山路上前行
    翻过一座山,眼前出现一条河,停下马,看着河,我怎么那么熟悉啊,似乎在哪见过,对,《西游记》的通天河。他们说,这就是《西游记》拍摄的通天河啊(图20)。
    
    图20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通天河
    通天河全长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这里风光险峻奇绝,自古以来就是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天河上游的一大天堑。过去,来往频繁的汉藏使者,传经布道的僧侣,求神拜佛的信民,以及南来北往的旅者,经常仆仆于这条古道之上,颠沛于通天渡之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
    骑在马背上,看着滚滚而下的通天河,非常壮观,难怪拍《西游记》选在这里。河面有30~40米宽,有一吊桥,粗粗的钢丝绳横跨河两岸,一米多长的木条横铺在钢丝绳上,人走在上面直晃悠。到了桥边,马还犯起了驴脾气,是死活不过,连拽带推,总算过去了。回头看看,是怪吓人的。
    翻过一座山,眼前出现一片比较开阔的平地,绿草茂盛,野花遍地。我建议,歇会吧,因为两腿劈得够呛,刚才过河的时候,就感觉自己那罗圈的腿好像不能回位了,也顺便让马歇歇脚,吃口草。
    备的手枪总算派上用场了,我建议,目标对准野生动物,他们连忙摆手。藏民不杀生,慈悲为怀,阿弥陀佛。结果,就以啤酒瓶子为靶子,过足了手枪的瘾(图21)。
    
    图21  打靶
    路途艰难,爬山涉水过草地,我就在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无非也就这样吧。和那时候不一样的是,我看到好景可以下马留个影(图22),高兴了还想情不自禁的舞上一段(图23),真是二万五千里,哪有这心思啊。
    
    图22  与美丽的景色合影
    
    
    图23  情不自禁的舞上一段
    骑了几天的马,自己有点骄傲了,总想得瑟得瑟,以前都是我尾随在他们的后边,现在几乎和他们一样,该跑的跑,该走的走,活佛面带笑容看着我,又依哩哇啦的给我说了一通话,我只能无奈的看看翻译,翻译告诉我,说我现在完全可以当他们藏族的女婿啦。多么高的评价啊,我可没敢想。
    路途中,扬鞭催马的机会不多,多数都是在马背上扭,碰到艰难的路段还得下马牵着走。但奇特的景象无处不在,用一步一景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堆”(图24)。
    
    图24  图中见到的“玛尼堆”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变之心为“如同石上刻的图纹”。藏族认为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保存久远,如格萨尔的足印、栓马石印、马蹄印以及某历史名人的脚印等。
    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刻写上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翻过山,越过岭,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草地,我想显摆显摆自己骑马的本领,得瑟得瑟给他们看,拍拍马屁股抢到了队伍的前边,十分钟内,我沾沾自喜,真的有带兵打仗的将军的感觉,好威风。
    心里正得瑟呢,突然,马的四肢陷入了沼泽地,马肚皮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马不停的挣扎,吓得我连滚带爬。正好附近有处牧民的帐篷,狗狂叫着迎面而来,折腾了几分钟,马就是抬不起腿,牧民找来了绳子,最后把马拽了上来,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更对不起天天相伴的坐骑,都怨我得瑟过劲了,再也不敢当领队的将军啦。
    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达纳寺就在不远处,特征明显的山头清晰可见。
    “达纳寺”(又译达那寺),就是按山的形状定的名,像是牛耳朵(图25),高耸入云,既显得婀娜多姿,又格外神秘。看着近在咫尺,可都是盘盘路径,走了好半天,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图25  远处为达纳寺所在的山峰
    达纳寺位于海拔4300米的山坡上,虽然海拔高,地域偏僻,交通艰难,但有僧侣20多人(图26),尽管还有比它高的山峰,但还是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并能感受到它那往日的辉煌。
    
    图26  达纳寺的僧侣
    活佛安排我住在他的沙发床上,虽然简陋,也算干净,晚上,安排一个年轻的喇嘛弄开发电机,这是他们为此行特意配备的。仅仅能带动两个不到40瓦的灯泡,晚饭惨了,又是风干肉加酸奶,我还是没有那个口福,风干肉实在是难以下咽,酸奶又是冰人的凉,只能把方便面当作自己的最爱,顺便再加上块巧克力和干果。
    晚上,外边是一片漆黑,呆在屋里也是冷的有点哆嗦,几个小喇嘛陪我玩扑克,牌桌上摆着风干肉,冰糖,水果糖等等,酸奶可以尽饱的喝,当时我说,在北京谁舍得这么个喝法。不知道他们是为了迁就我,还是尊重我,让我享受着这种特殊的待遇,只要我不说停,他们就一直陪着玩到深夜。想出去方便方便,好害怕,山峦的阴影,寺院脚下,滔滔麦曲河那奔流不息哗哗的流水声,加上嗖嗖的冷风,脚下又是高一步低一步的,如果再听到外边有个什么动静,说不准有什么野兽叫声,不到憋不住的程度都不想出去,那还得有个人陪着。
    收拾牌局,喇嘛关灯,准备入睡。第一次在雪域高原且又偏僻的寺庙里睡觉,能睡着才怪呢,晚上还真不敢多喝水,嗨,你懂得。
    早晨起来,顿时消失了那种恐怖感,太阳出来也暖和了许多,活佛走到我住的房间,用生硬的话问我,“冷不冷”?,我没有回答,伸出手,他一摸,笑了。我的手冰凉,还穿着毛衣、藏袍什么的,看人家,就穿一件袈裟,手是热乎乎的。
    其他的喇嘛们也纷纷来到我的房间,送来酸奶,说实话,喝不下,凉。他们一进门,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我示意让他们坐在我的床上,他们只是摆摆手,谁也没有动弹,后来翻译告诉我,因为那床是活佛的,他们不敢随便碰触活佛的东西,哇,我倒是睡在了活佛的床上,身价不低啊。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