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引领中国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弥足珍贵,为我们提供了面向未来的诸多启迪。 1、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0多年来,实现现代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是志士仁人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各个阶级和政党共同的理想追求。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曾为实现现代化做过历史性贡献,但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兴衰沉浮,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90年历史征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和平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远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尽管在探索的过程中时有险阻,但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代化事业,以中流砥柱的光辉形象,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2、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出现过照搬英美模式,企图走西方现代化道路;曾出现过照搬苏联模式,走高度集权的现代化道路;也曾出现过与资本主义世界完全对立,走封闭式的现代化道路。所有的尝试和探索都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中国的国情既不同于西方国家,又与苏联等国家或地区不同,如何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经验告诉我们,努力汲取现代化的世界经验十分必要,但脱离本国实际,模仿别国范式,照搬他人办法,要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只是死路一条,碰壁在所难免。历史经验证明,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实现现代化,是历史和现实提供给我们的一个真理。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主题,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 3、必须具备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前提 在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征程中,中国的先进人士有感国外先进生产力的发达,他们先后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求强自富”的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主张,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丧失主权独立、遭遇外来侵略、倍受封建压制、频发军阀混战的社会生态下,实现现代化的种种只是一个幻想。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是不可能发展现代化的。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扫清了政治的障碍。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才能独立自主地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4、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在对外开放中谋发展 实现现代化必须与世界潮流相合拍。从19世纪到刚开始不久的21世纪,涌动翻滚的世界潮流使各国现代化的实践不断经受着时代的挑战。历史步履上,中国现代化是因融入世界而启动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现代化更是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等世界变革紧密相连。脱离世界,关起门来搞现代化注定不会成功。因此,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又要着眼于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以广阔的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规划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实现与世界的接轨,正确处理借鉴外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与自力更生、以我为主的关系,统筹兼顾,与世界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5、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现代化目标 现代化的标志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精神充满朝气。但现代化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的系统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在系统化的建设路径中找到实现的空间。改革开放时期以和平崛起为特点的现代化建设,最显著的表现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动。2002年中共十六大,党中央在初步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后,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从党中央对全面小康社会描述的规划看,现代化建设的指向覆盖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民主与法制、思想道德素质、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 总结经验,我们充满信心;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又好又快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