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说马#马的演化历程:最早的马类是始马,从始祖马到现在的真马 ,期间经历了山马、中马、副马、草原古马等中间环节。马形类进化的变化趋势主要是:体型逐渐变大,肢骨增长,大脑增大,越来越聪明 ,生存环境从森林走向草原。图为马科进化图~(参考:同号文《马的演化历程》)2014.1.26
![]() #马年说马#马的演化历程--始祖马: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时先后在北美和欧洲出现,这类马,有44颗牙齿,体型较小,肩部仅高25-50厘米,与稍微大点的家猫差不多大 ,主要食嫩叶。(参考:同号文《马的演化历程》)2014.1.27 ![]() #马年说马#马的演化历程--草原古马:2500万年前中新世时出现。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与现代马更为接近。(参考:同号文《马的演化历程》)2014.1.28 ![]() #马年说马#马的演化历程--不解之谜:在马的进化历史中 有一个不解之谜, 那就是曾经繁盛一时的三趾马, 并没有直接演化为真马, 而是在其演化的顶峰突然衰退, 直至绝灭。在晚中新世和早上新世时, 三趾马曾是最繁盛的马形动物。马的老祖宗呦 (参考:同号文《马的演化历程》)2014.1.29 ![]() #马年说马#马的演化历程--真马:真马是在大约 3.9百万年前, 由北美洲的恐马演化出来的, 然后在2.5--3百万年前, 才扩散到欧亚大陆。北美洲一直是马类的演化中心, 但奇怪的是, 在更新世末期, 不知是由于环境的变迁还是因为人类到来的缘故, 野生马类在此突然彻底消失了。2014.1.30 ![]() #马年说马#史前岩画中的马--曼德拉山狩猎岩画:被称为 “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曼德拉山中,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在18平方公里内,分布着4234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被誉为 “美术世界的活化石”(参考:于江《曼德拉山岩画的解析》)2014.1.31 ![]() #马年说马#史前岩画中的马--曼德拉山狩猎岩画:其生动地记录了古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内容以动物为主,主要有牛、羊、马、鹿、兔、等,主要题材是狩猎,表现猎人骑马追赶猎物的情形,线条简单,艺术手法粗犷,生动地再现了先民生活的真实感(参考:于江《曼德拉山岩画的解析》)2014.2.1 ![]() #马年说马#世界最早的家马:中亚哈萨克斯坦距今5500年左右的柏台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马骨,且通过对出土陶片的检测,发现了马奶脂肪酸的残留物,识别出柏台人饮用马奶的证据,所以研究者推测柏台人的马已被驯化。(参考:李水城《马的管理与驯化:科技考古的最新成果》)2014.2.2 #马年说马#中国最早的家马:甘肃永靖大河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随葬了3块马下颌骨,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的墓地中也出土有随葬的马骨。经过动物考古学家研究,皆为家养,以此推测在中国黄河上游地区距今3700年左右存在驯化的家马。(参考:袁靖《马到成功—马年说马》)2014.2.3 #马年说马#古文字中的马:甲骨文字中的马字为象形字,十分写实,马嘴和马足都有细致的刻画,金文马字十分简略,仅具象征意义,至东周时各国马字的写法可谓五花八门,直至秦统一六国,马字的写法才统一为小篆,后逐渐演化成现在我们熟悉的马字。(参考:《甲骨文编》、《金文编》)2014.2.4 ![]() #马年说马#殷墟郭家庄两驾马车:车内埋一车二马二人,车厢在东,车辕向西,两马侧卧于辕的两侧,经鉴定,马是处死后才下葬的,这时的马已经成为主要的牵引动力,在商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郭家庄西南的殷代车马坑》)2014.2.5 ![]() #马年说马#北方民族与马:一部中国北方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北方民族与马的历史,北方民族大多逐水草而居,善于骑马,精于马术,在马背上逐渐强盛而发展,并凭借灵活机动强大的骑兵,数次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融合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明天开始我们介绍北方地区出土的与马有关的遗物。2014.2.6 #马年说马#马首青铜短剑:北京昌平白浮西周晚期墓葬出土,总长仅34厘米,当为墓主人随身携带之物,剑首为马首,马首十分写实逼真,整体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气息。(参考: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有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2014.2.7 ![]() #马年说马#卧马纹金饰片:内蒙古西沟畔M2出土,仅长11.7、宽5.7厘米,长方形框内有浅浮雕双马对卧纹,四肢内屈,显得十分华丽。可能用于剑鞘外侧的装饰。很可惜我们找不到照片 (参考: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西沟畔匈奴墓》)2014.2.8 ![]() #马年说马#伫立马形饰:内蒙古宁城小黑石沟出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皆为伫立状,抬头,竖耳,垂尾,背面有竖钮。长仅有2.7厘米,十分小巧,是不是很可爱呢(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5-北方民族》)2014.2.9 ![]() #马年说马#伫立马形竿头饰:内蒙古准格尔旗玉隆太村出土,战国晚期,通高6.6厘米,头微低,四腿稍内收,尾巴下垂,处于温静状态,驯服逼真,足下为长方形銎。应为用于车马装饰的竿头饰。(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5-北方民族》)2014.2.10 ![]() #马年说马#奔马形饰:北京延庆玉皇庙墓地出土,春秋早期,马背留鬃,马口张开,作嘶鸣状,颈侧有辔,整体为奔跑状,充满张力,很有动感有莫有 (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5-北方民族》)2014.2.11 ![]() #马年说马#卧马形竿头饰:内蒙古速机沟征集,战国晚期,马高5厘米、长8厘米,銎长11.5厘米。马低头,双耳直竖,长尾贴臀下垂,四肢内屈卧于长方筒形銎端,神态温顺,憨态可掬,这小马~~。(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5-北方民族》) 2014.2.12 ![]() #马年说马#西周驹尊:陕西眉县出土。整体形象为一头可爱的小马驹,马头高昂,双耳竖起,四蹄触地有力,极有生气。腹部饰圆涡纹,非常简练,和朝气勃勃的马驹形象匹配。驹尊铭记载周王曾亲行执驹礼,足见西周王室对马政的重视。(参考:赵超《铁蹄驰骋-考古文物中的马》2014.2.14 ![]() #马年说马#西周马纹铜簋:湖南桃江出土。在铜簋的肩部装饰有四匹昂首仰望的卧马,器座的四角则装饰了四匹竖耳站立的马匹,一件铜簋上装饰了八匹马,这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中仅此一件,十分珍贵。(参考:熊建华《湖南商周青铜器精品解读》)2014.2.15 ![]() #马年说马#天子驾六: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出土,东周时期。为一车六马,一辆马车前对称摆放着6匹马的骨骸,虽历经近三千年,但车辕、车身的构件和马的骨骼仍保存完好。这一发现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参考: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墓》)2014.2.16 ![]() #马年说马#骑士刺虎纹铜镜: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圆纽,圆座。背面纹饰由六组纹样相间分布构成。其中最独特的是一组人虎搏斗图,一骑士头戴羽冠帽,左手持缰,右手握短剑向张口怒吼的猛虎刺去。铜镜以嵌金银工艺制造,精美绝伦。(参考: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4.2.17 ![]() 更多中国考古网精彩微博请关注http://e.weibo.com/kaoguwan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