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大明宫》书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路秉杰 参加讨论

    建筑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所以研究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那个时代。在中国建筑史、甚至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唐朝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大明宫作为唐朝的标志性建筑的代表作,是尤其重要的研究对象。
    唐长安大明宫建成于唐高宗时,一直沿用到晚唐,唐朝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唐大明宫,是中国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园林化宫城的杰作,对东亚邻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其辉煌、壮丽的气势,不仅成为盛唐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群落,而且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大明宫的规划设计没有墨守既定的宫城制度,而是根据环境条件作了园林化的处理,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为了揭示唐大明宫遗址的历史真容,杨鸿勋先生于2013年6月推出了《大明宫》这一对盛唐大明宫建筑群遗址进行研究论述的专著。这是作者继荣获“20世纪最佳文博考古图书论著类第一名”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和第三名的《江南园林论》等著作之后,在广义建筑史论领域研究的又一力作,全书由序和九章正文组成:
    “第一章 大明宫的创建与废弃”:本章精要论述了从隋朝皇家御用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巧妙利用“六坡”地势的进行大兴城规划的思想;其规划融入了《周易》乾卦六爻思想、“九五之尊”、“龟鼎——皇权永祚”含义以及吉利地名和民间传说等。同时,指出了宇文恺在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失误——把皇帝居住的后寝部分安排在低洼潮湿的位置,致使皇帝患风痹症,从而不得不择高爽之地另建新宫城——大明宫。在遗址对照文献的考证中,排除了对大明宫位置的曲解,确认了系隋北苑龙首山东趾观德殿改建而成。
     “第二章 揭示历史淹没的盛唐经典宫苑群落”:本章全景式、形象化的再现了整体平面略呈“L”形的唐大明宫“园林化”规划的创作思想和宏伟的规划布局。结合考古发掘遗址资料(如大明宫遗址照片及实测图等等),对照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如宋、元、明、清等等各种文献中的唐安城图、大明宫图等)以及碑刻图和敦煌唐代壁画等资料,对大明宫中以下各建筑内容进行了科学、缜密的文字论证及图形复原:①宫城的布局、规模、范围情况。特别是纠正了田野考古将东夹城与夹道整体误解为长方体形的错误。②中轴线上的三朝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特别是纠正了历史文献中将含元殿前东、西“千步廊”距离“百五步”讹诈“五百步”的错误;并确认了左、右金吾杖院的规划空间位置;澄清了翰林学士院既在宫外又在宫内的问题等。③中轴线之外的众多别殿、亭、观(包含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园林化的殿堂群落)的功能及使用情况。④宫内衙署(如内侍省、命妇院、枢密院、翰林院与学士院等)的功能及使用情况。
    “第三章 壮丽的丹凤门——借鉴明德门的发挥创造”:本章结合历史文献论述了丹凤门的创始、使用、最后成为废墟的过程。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公布的有关丹凤门遗址的平、立、剖面测绘资料数据以及遗址照片,对丹凤门墩台的遗迹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材料取舍,又参考多幅珍贵的敦煌唐代壁画资料,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和文字论证。
    “第四章 再现盛唐标志性建筑——含元殿”:本章根据自1959年以来含元殿遗址历次考古发掘材料,结合作者1996年主持发掘龙尾道的亲眼所见,对具有早晚期叠压现象的含元殿遗址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辨析,并参考历史文献、唐代墓出土资料、敦煌壁画资料等,从内部构造到外部造型,复原了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的雄伟壮丽的形象。另外,还复原再现了含元殿前的东西朝堂,东西二观以及金水河和金水桥。
      
    “第五章 麟德殿的真面目”:本章通过历次考古发掘所得的麟德殿的遗址资料的介绍和辨析,然后结合各种历史文献等材料,以文字论证和图形复原的方式,再现了这座既包括典礼会堂性质的主体前殿,又包括大、小宴会厅;既有殿、阁,又有楼、亭、廊、天桥等从体建筑的雄伟而华丽的四阿屋顶宫殿。同时对麟德殿结构、构造及装修的工程做法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 体育娱乐的清思殿”一章扼要论证复原了这座位于大明宫北部园林区以体育、娱乐活动为主的建筑“清思殿”。“第七章 色彩斑斓的高台宫观——三清殿”一章简要论证复原了这座位于大明宫北墙东段便门内路东的“并厦两头造”建筑。“第八章 太液池周边及蓬莱岛景象”一章对自20世纪50年代到2005年之间多次考古发掘所得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和辨别,结合历史文献初步揭示了大明宫园林景观的创作思想,再现了唐代大明宫北部园林区的规划布局及美丽景观。“第九章 大明宫建筑创作的根基与成就”一章认为:大明宫这座皇宫按照高低不平的建设地段,没有把宫殿与御苑截然分开,它类似离宫那样将前朝宫殿区融会贯通地过渡到后面的园林区,这是借鉴了宇文恺创作隋仁寿宫(唐改称“九成宫”)的设计思想,这是唐大明宫创作的深厚根基。
    本书在理性论证的同时,还不时穿插介绍发生在大明宫及各座建筑上的历史故事、趣事:如在丹凤门建筑上,玄宗在开元十八年(721年)在此设宴招待突厥首领,东、西突厥为了席位的尊卑而争吵起来,后改为分开两处设宴才算解决问题。再如在太液池景观营造上,司稼少卿梁孝仁选择了白杨这个速生树种,左骑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则认为白杨树不吉利,被改种寓意栖凤的梧桐树和寓意长寿的柏树。等等。
    书中根据论证的需要,按章节分别配置了丰富的插图:既有各建筑遗址的实测图和照片,又有作者手绘的各种复原图,如《唐长安大明宫复原总平面图》《唐长安大明宫复原总鸟瞰图》《蓬莱岛景象设想图》等第一次发表的手绘图,还有生动的三维彩色效果图,如《唐长安大明宫总体彩色鸟瞰图》和三大殿的彩色复原鸟瞰图等,可谓图文并茂。
    通读全书,作者对唐大明宫的研究正如法官断案,其思维在历史、考古、建筑等领域和证据面前不断碰撞交织,充满了理性的思考、逻辑的辨析,力争还原这座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掩藏于土层之下的盛唐宫城遗址的本来面目,让现代的人们来领略和直观感受这座盛唐宫殿建筑的雄伟壮丽。本书给读者展现揭示了一幅壮丽的唐代大明宫建筑画卷,引人入胜,令人回味,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大明宫》,杨鸿勋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16开,388页。定价450元。)
    (《中国文物报》2013年9月20日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