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文化是中华交通文化的一个类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征,有着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 一 如果从理论上赋予长江航运文化一个概念符号,那么可以这样说:所谓长江航运文化,就是长江航运人在千百年的长江航运实践中创造积累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形式,它既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又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文化活动环境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子体与母体的有机统一。 第一,从文化成果角度看,长江航运文化是长江航运人在从事生产运输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 第二,从实践主体角度看,长江航运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弘扬者是特定的航运人,是按照行业习惯、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组织起来,各有分工,而又相互合作的航运生产者。长江航运生产者具有与众不同的行业价值观念体系。长江航运生产者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人文性,又具有特定意义上的行业性。 第三,从文化活动的载体来看,长江航运文化的实践对象和文化载体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长江。说它具有特殊意义,一是说它的自然属性,即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二是说它的社会属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成长的文化摇篮,学术界通常称之为“长江文化”。因此,长江文化必然赋予长江航运文化重要的内在气质和品格。 第四,从文化要素的相关性角度来看,长江航运文化的内在要素是长江航运人(尽管他们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有多个名号,如泛舟者、渡江人、纤夫、船员等等)、长江和航运工具的有机统一,是这些要素在文化层面上的功能整合。这种文化要素的关联性、协同性和一致性,决定了长江航运文化根植长江,情系航运,以通为本,以江为魂的文化特点,也决定了长江航运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时代特征、中华气质、长江品格。 二 长江航运文化的内容与文化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江航运文化是世代流传、生生不息的行业性文化,具有旺盛的文化活力和强大的文化张力。 1、依水而生。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重要资源。长江航运得水之利,通江达海。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假水交通的便利。早在西周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就说:“江汉朝宗于海。”这在后来成为诗人们咏情状物的好题材。李白的诗说道: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张若虚的诗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从很早的时候起,长江航运人就以水为伴,与水为友,浸染了水的灵性、水的品格。这使长江航运文化先天地浸透着水的神韵、穿透着水的力量,把长江文化与长江航运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醇厚浓郁的“水文化”。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长江航运人历来崇尚诚信为本,踏实工作,宽容大度,兼善济人。荀子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长江航运人像江水那样绵长有力,具有自强不息的气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孔子说:“智者乐水。”长江航运人与水相处,以水为乐,秉水之性,得水之厚,形成了特有的精神风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情操,创造出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2、以通为本。长江航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畅通,是长江航运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长江航运人的事业根基。因此,自古以来,长江航运人就以通为本、视通为命。把航运畅通当做神圣使命和天职的文化观念,早已成为长江航运文化的因子。长江航运横贯东西,联通南北,凭借水上交通的便利,使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物得其用。长江航运人长年累月不畏艰难、斗滩战险,疏浚河道,整治航道,畅通水道,肩负着发展民族航运事业的使命。长江航运通达四方,从古到今都有一些重要的通商口岸,都有一些开放的要津。比如,南京龙江船厂建造郑和宝船,成就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晚清轮船招商局打破外国列强对中国航运的垄断,开启了中国现代航运业发展的先河;在现代领航人“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进世界”的先进理念启发下,长江航运日益成为融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千百年来,长江水无意,航运人有情,长江航运文化书写着畅通、安全、便捷的辉煌。 3、以江为魂。“为什么你不改长航人的本色?因为我是长江人。为什么长航人有着长江的豪迈,因为我深情地眷念着我的母亲河长江。”这是长江航运人重复最多的话语,长江情节、长江元素、长江文化在长江航运人的心理底层,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因此,离开了长江,离开了长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长江航运文化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江不捐细流,故能成其大。”长江襟怀坦荡,浩浩荡荡,奔流到海不复还,这种广纳百川为一流,形成强大合力,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长江品质,早已内化为长江航运人的气质。长江从雪山走来,一路高歌东进,不畏艰险,百折不回,这种“奋发开拓”的长江气概,早已内化为长江航运人的精神元素。长江从山上来,到海里去,置身山谷河道间,行走于大地,踏踏实实,万里留踪,这种“务实能干”的长江作风,早已内化为长江航运人的工作准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江奔流,永不停歇,一泻千里,不知疲倦,这种“快捷高效”的长江风格,早就与长江航运人的风格熔为一炉,成为长江文化的精神要素。 三 文化特征,是文化本质的外在表征,是文化内涵的外在化体现。如果说,长江航运文化与中国交通文化和长江文化密不可分,那么,长江航运文化的特征也就天然地留有后者的影子。 1、紧密联动的行业性特征。长江航运是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的成功,取决于多个部门甚至是行业行为的有效合作,舍其一而不能成功。从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生产要素开始,就要有多行业、多部门的生产联动;还要有航道养护业的协助,引航业的协同,海事管理的配合,港口管理的支持,陆上交通的衔接,以及安全、公安、医疗、通讯等的全力保证。因此,长江航运文化很自然地表现出紧密联动的行业性特征。 2、依托流域的区域性特征。长江因水系的发达和辐射、收敛功能的强大,而将水流之地赋予特定的区位性和地域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江流域。长江干流跨越我国七省二市,流域面积达到180万平方公里。在长江流域,历史上就孕育了藏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这些文化相互激荡,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进步。在区域性文化交流、比较、竞争和整合的历史进程中,长江航运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扎根流域、依托流域并与地方文化相交融、共促进的内在规定性。因此,长江航运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依托流域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特征并不会因为社会主体的世代交替和新陈代谢而有所改变。 3、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长江航运文化虽然承续历史的形态,但它又是与时俱进、自我创新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社会化程度的极大提升,长江航运日益成为一个分工明细、要素众多、环节复杂的开放性系统,这有利于长江航运文化育化开放性、多样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的文化功能,提升文化的创新、自强、竞争能力。从长江航运文化的当代发展特征来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它体现了劳动者争做国家主人,公而忘私,忘我劳动,甘当“无名英雄”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时期,它体现了劳动者艰苦奋斗,忠于职守,倡导“三老四严”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它洋溢着改革创新、开发开放、团结进取、文明服务的时代特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