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九州寻梦 心系燕园——北大考古院庆日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何月馨 参加讨论

    
    60年后的重聚
    
    新老交接
    
    翻开“记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足迹遍布这个国家山川土地,他们习惯用自己的脚步和眼光去丈量历史留下的真实,他们感受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完美结合,他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于奔流的历史长河中缔造出精神的永恒……他们,是北大考古人。4月28日,燕园迎来了“北大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的盛大庆典。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早晨8点的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校友们陆续抵达……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一声“好久不见”都来自内心……这一天早上,有点忙乱,有些激动,但一切都回归于从容,因为校友们是回家——回到了母校这个塑造自己青春的家。
    庆典仪式上,领导、嘉宾和校友代表相继表达了对北大考古的良好祝愿,也提出了殷切希望。1958级校友樊锦诗深情回顾了当初在北大的求学历程,追忆了众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良苦用心,她说今天回到北大,当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事,恍若眼前。”这一刻,这位“敦煌的女儿”是全体北大考古儿女的化身,她的一言一语,道出了全体校友的心声。
    很多职业是孤独的职业,也许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结果,但它的经历者还是无怨无悔,乐在其中,他们朴素、满身尘土,却凭内心的执着乐在其中,直至红颜变皓首,这是多么奢华的消费。或许很多年以后,老了的我们,会明白他们真正付出了什么,那绝不仅仅是青春和生命。
    庆典仪式结束以后,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握手、拥抱、合影,怀念过往岁月的点滴。他们曾经有着属于一个时代的明亮与理想,风华正茂,今天他们已经衰老,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却改变不了那颗依旧火热的跳动的心,属于北大考古人的心。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午后,一场“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学术报告会”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举行。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先生和来自英国、美国、日本的六位专家学者相继作了报告,从“早期中国及其创新技术”到“从国际立场看当前的中国考古学”,这是中外学者之间一次自由而深入的考古学研究与学科发展的思想交流。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泰教授所言,“在现存的具有悠久古代文明的国家当中,只有中国才是本土的人作为考古研究的主体,著作用本国语言发表,材料大部分保存在国内。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模范。”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从此陈寅恪先生不需再有敦煌学是“吾国学术伤心史”之悲愤,从此创建北大国学门考古研究室的先辈们不需再为师资的匮乏、材料的缺失而无奈。那么,请让我们将这光荣而有价值的事业延续下去,中华文明的深远、广博、辉煌,还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探索。那么,请让北大考古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眼光,怀着那颗历经沧桑却依旧年轻的心,为中国考古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建设,贡献自己新的力量!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
    夕阳西下,鸣鹤园畔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始热闹起来,在这座古朴的庭院式建筑里,北大考古师生用2000平米的展厅策划了一个唯一的展览:北大考古90年。
    灯光渐暗,“大哉考古”的音乐响起,在那些黑白照片、旧书籍、老笔记讲述的历史中,我们也仿佛跟随着北大考古的脚步,走过了90年的风风雨雨。
    北大考古,起步于国运危难之际、中国学术深刻变革之时,她曾经一无所有,于逆境中经营,于坎坷中摸索,全无经验借鉴,生生将一个用实物资料复原历史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90年,一代又一代学者的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道业是传。
    90年,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理想追求,励精图治,孜孜不倦。
    这是属于北大考古人的一天,对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北大考古在生命中印记下的美好相聚与不舍别离,于我们青年学子,得以与先贤对话,亦是与北大考古精神一次灵魂最深入的邂逅。
    
    一个民族或国家,必有一种精神或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蕴藏,外化为一种能量,那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保持活力的力量,是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心理共鸣——历史。
    考古,则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这样的一种能量。
    一部北大考古史,是中国考古学的缩影。我们有过风雨如晦,仓皇南渡,歧路徘徊;也有胜利北归,飞扬意气,振兴中华。90年风雨不改初衷。
    历史不会忘记,在疑古思潮颠覆传统古史体系,古老文明与历史的根基摇摇欲坠之际,北大考古应运而生,用物质资料复原历史,开始了重建中国古史的漫漫征程。
    历史不会忘记,抗战刚刚胜利,北大考古人没有懈怠,上下求索,数十年风雨历程,最终形成了以丰富史学理论为基础,严谨实际的田野发掘作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考古方法。
    历史不会忘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北大考古作为中国考古学的代表,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信仰的追寻,对民族未来的肩负,毅然承担起探索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的重任。
    往昔已逝,记忆永存。“北京大学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庆典”是一座建在心上的纪念馆,是留在数千名北大考古人心底的共鸣。
    我们九州寻梦,足迹踏遍这片国土的大好河山,因为我们是考古人!   
    我们心系燕园,将青春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因为我们是北大人!
    像我们的祖先于混沌无知中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像当初的北大考古人从物质的短缺中缔造出精神的永恒,有这个,我们才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永远的少年中国。(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生)(《中国文物报》2012年5月11日3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