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来自原罗振玉藏品的有四批。 1.罗振玉—罗福颐—历史所(第三十二盒1675-1695号21片,其中有一片为端方旧藏) 2.罗振玉—罗福葆—韵古斋—历史所(第二十九至三十盒1462-1622号161片) 3.罗振玉—罗守巽—历史所(第四十三盒1979-1991号13片) 4.罗振玉—顾承运—历史所(第十二至十三盒689-816号128片) 罗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甲骨四堂”之一,从1906年搜集甲骨,总数近两万片,编有《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明义士著,许进雄编辑)、《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续编》五书,著录甲骨5000余片。罗氏甲骨后来流散到海内外,历史所先后得到四批:一批21片,得自罗福颐。一批161片,是从韵古斋购得,来自罗振玉第四子罗福葆,其中117片至今没有著录过。一批13片,为罗守巽捐赠品。罗守巽是罗振玉胞弟罗振常的三女儿,罗振玉侄女。1980年9月11日罗守巽将旧藏一盒甲骨13片、殷墟出土白陶2片托罗琨赠予历史所,盒上有钢笔四字“罗守巽藏”,还有毛笔手书“请便交科学院历史所。罗琨同志收。罗讬。”钤盖朱文印“罗”,以示郑重。还有一批128片,得自顾承运。顾氏是东北伪满时期长春通俗文学读物《麒麟》月刊的发行人之一。所藏罗氏甲骨,据说是当年请万鸿年代购得到的。这批甲骨有42片没有著录过。 四、两宗较早时期出土的甲骨。 历史所藏殷墟出土甲骨,除了上述与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端方等早期收藏家有关的十多批外,还有两宗也是较早时期的出土品。一宗是1959年山东王献唐捐献的两盒22片(第二十一、二十二盒1135-1156号)。王氏原名家驹,后改名管,字献堂,精于文字音韵、金石学、版本目录学。此批甲骨为孙文澜旧藏。孙氏是山东临淄益都人,字观亭,号木庵,金石陶瓦收藏家。据胡厚宣记述云: 临淄孙文澜旧藏甲骨,系1907年以前所得,乃早期殷墟出土之物。1935年夏间孙氏死,原藏甲骨一百片,据说“山东图书馆想买,而教育厅不给钱”(张履贤致张政烺信函,刊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二册,1935年),最后祇买了九片,有两片为一片之折,实际上仅有八片。山东图书馆将这八片甲骨,装一长方黑布盒……这盒甲骨,现归山东博物馆保存。孙氏所藏甲骨,另外还有二二片,同时归于当时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王氏特制两个方形本色楠木盒,每盒内嵌装一一片,两盒共装二二片。解放后,王氏于1959年将两盒甲骨,捐赠中国科学院,现归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庋藏。 王献唐保存甲骨文之功和对甲骨文著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另一宗是1983年10月17日齐文心携带回英国考文夫人馈赠历史所锦盒装甲骨4片(第四十二盒1975-1978号)。盒上黏贴有明义士亲笔手写鉴定一纸: “Oracle”bones—from Yin Hsü(The Waste of Yin),near An Yang(Changte ,north Honan).The deciphering has been done by Rar. J. M. Menzies Professor of Chinese Archeology Cheeloo University.—(in his hand writing)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是西方甲骨学家。1910年接受加拿大长老会海外传教协会的安排,到中国河南“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工作,1914年被派往彰德府(今安阳)宣教,收藏甲骨文逾3万片,1932年明义士聘任为齐鲁大学考古与汉学系任教,1936年回国。著有《殷虚卜辞》、《殷虚卜辞后编》(明义士原著,许进雄编辑)、《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甲骨研究初编》等。明氏手记自谓为齐鲁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授,考定此甲骨来自河南安阳殷墟,可参见他的有关著作。齐文心记云:“这四片甲骨是英国人Mr. E.O.B. Cowen(考文先生)的夫人,Mrs. Margaset Cowen(考文夫人)捐赠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是1982年10月份我在伦敦拓集甲骨时收集到的。甲骨的主人曾请明义士做鉴定,英文字及摹本均为明义士的手草。”此4片甲骨属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安阳小屯出土后流落海外者,对考文夫人的馈赠,我们深表敬意。 五、来自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殷墟出土甲骨。 1956年前历史所从北京富晋书社购藏一批抗战期间安阳殷墟出土甲骨46片(第三盒56-101号)。 1956年后历史所还从公私合营后的北京文物商店购得甲骨52片(第三十一盒1623-1674),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殷墟出土品,其中1片为郭若愚智龛旧藏,著录于《殷契拾掇二编》,其余51片也都未经著录。 1959年秋郭沫若馈赠一盒甲骨两片(第二十三盒1157、1158号),盒上亲笔手书:“这是余心清同志在街头买来送我的,字虽不多,确非赝品。转送历史研究第一所保存。”甲骨片大字精,也是抗战期间殷墟盗掘出土品。 1975年11月26日容庚馈赠历史所甲骨13片(第四十一盒1955-1967号)。容庚是著名金文学家,其甲骨得自关寸草旧藏,为1937年七七战后安阳殷墟出土。 1976年春顾铁符馈赠历史所甲骨7片(第四十一盒1968-1974号)。此批甲骨是抗战期间安阳殷墟出土。 此外,建国初历史所还购得三整批甲骨中,不仅有上世纪20年代及1937年七七抗战后殷墟出土品,同时也夹杂有更早时期甲骨。 如购自庆云堂的两批甲骨,第一批55片(第一、二盒1-55号),原为郭若愚所藏,其中有29片为戬寿堂得自王懿荣旧藏,已见前述;8片为周伯鼎所藏抗战期间出土,2片为方曾寿旧藏。郭若愚和周伯鼎都是收藏家,精于书画。1955年春,郭若愚在济南与周相识,知“他喜藏砚藏墨,还收藏甲骨若干片”,得以毡拓百余片收入《殷契拾掇三编》。方曾寿为清末民初著名收藏家方地山后嗣。胡厚宣在《甲骨续存》序中记述说:“一九五四年……过镇江,顺便去扬州参观扬州文管会展览……得参观方曾寿先生所藏甲骨。原物三百片,为其先人方地山氏旧藏。”方氏甲骨为刘鹗旧藏。第二批109片(第四至第七盒102-218号),其中51片为胡厚宣旧藏,8片为郭若愚旧藏,1片为罗氏旧藏。胡厚宣及郭若愚甲骨为抗战期间出土,罗氏甲骨属于早期出土品。 另一批购自韵古斋甲骨34片(第十四盒819—852号),其中1片为蒋楚凤旧藏,乃伪片(819号);还有1片(840号)见诸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藏未刊拓本集《殷契文墨本》,封面题签有“徐梧生所藏福山王文敏公物。庚午(1930)秋日商逸。”徐梧生名坊,字士言,一字矩庵,号梧生,直隶临清(今山东临清)人,光绪中以父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后任国子监丞,1909年京师图书馆创办,徐坊出任副监督。知此批甲骨中,有的当更是殷墟早期出土品。 历史所甲骨的来源、流传与入藏大略如上述,有的今已难考其究竟。应该指出的是,历史所许多批甲骨的入藏,乃是基于建国初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列为历史学科数据整理重点项目“编辑《甲骨文合集》”的立项,得益于当年“全国一盘棋”,受到全国各界公私单位或个人的大力支持和无私襄助,海内外许多收藏家纷纷捐其所藏所拓及相关图书数据的心志情操,感人肺腑,事迹在册,可勒可铭,克彰后来。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本书的编纂,大体上一遵《甲骨文合集》“先分期,后分组类”的编辑体例,仍采用传统的五期分法,以保持与《甲骨文合集》前后相贯的传承性和甲骨材料利用上的有序联系,但在按字体分类、分组及文字考释方面,同时也尽可能吸收甲骨学界研究的新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殷墟甲骨文,终于能整体结集印行出版了,难免有百般思绪,惟希望本书能有助于提升甲骨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定价:2500元) (《中国文物报》2011年12月9日8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