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关注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巫 鸿 参加讨论

    墓葬美术是从中国远古至近代历时最久、植根最深的一个礼仪美术传统,无论是时间的持续还是地域的伸延都在美术史中无出其右。它也是考古信息最为丰富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系统,其内涵包括了建筑、器物、绘画、雕塑、装饰、葬具、铭刻书法以及对死者身体的处理。在大量考古材料的支持下,对中国古代墓葬美术的研究在近年内得到蓬勃开展,在宏观和个案的分析上都作出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对研究和解释方法的强烈兴趣。  
    这本论文集是2009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一个成果。这次会议由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主办,设想为一系列“双年会议”中的首次,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中外学者建构一个学术平台,围绕着“墓葬美术”这一主题进行持续的交流和讨论。出于这个目的,会议采取了对不同学术传统兼容并包的态度,既鼓励对考古个案的缜密研究和对历史源流的宏观思考,也提倡对研究和解释方法的认真探讨。对“墓葬美术”的概念也做了广义的界定,不仅包括墓葬出土的艺术品,而且涵盖了墓葬的整体设计、墓葬中不同视觉和物质形式的配置、墓葬所反映的礼仪、宗教和文化因素以及墓葬的发现和研究史。
    聚焦于“墓葬美术”这一概念,这个会议和出版计划促使我们反思美术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发掘品与墓葬本身的脱节。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古代墓葬的发现和研究对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史、科学史及美术史等众多学科发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些领域中催生出大量的学术成果。在美术史中,古代墓葬的贡献主要在于提供激动人心、常常不为前人所知的艺术品,使美术史家得以不断丰富甚至重写个别艺术形式的历史——诸如青铜、玉器、绘画、雕刻、陶器和书法等。但是古代墓葬的这种贡献是以拆散其自身为代价的。这是因为当墓葬被离析为以媒质为导向的分类、研究和展览材料时,其整体性就被消除了。而当为黄泉世界专门制作的美术品被抽取和孤立,与非墓葬美术品掺杂在一起去构造一部宏观美术史,它们原有的礼仪意义就丧失了,也不再激发我们对其特殊的设计和制作进行思考。
    近年中出现的一些趋势已经对这一传统学术方向提出了挑战。这些趋势包括:美术史与考古学之间更趋频繁与深入的互动和磨合;一些美术史学者开始把墓葬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或是作为解释特定出土艺术品的原境;新型博物馆中的展示越来越注重艺术品和考古环境的结合;坐落在墓葬原址的“古墓博物馆”更直接地保存了原始墓葬的建筑空间。通过把“墓葬美术”设定为以后一系列会议及其出版物的基础概念和框架,我们希望这个交流平台能够推动这一潮流,使美术史研究者更加注意到墓葬美术的自身规律和历史进程,在这个基础上进而考虑它和其他美术传统的相互关系,同时探索研究墓葬美术的特定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和自由交换意见,不断发掘这一艺术传统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也为世界美术史的研究作出贡献。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一辑)》,巫鸿、郑岩主编,文物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定价:78元)
    (《中国文物报》2011年10月19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