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湖南长沙开展的“亲历考古现场,亲手发掘文物”湖湘考古志愿者活动第一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通过对志愿者进行基本的考古知识培训和亲临考古现场发掘古墓葬、拼陶片等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家了解了基本的野外考古知识与技能、对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而且通过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今年7月31日至8月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湘都市报再度联手合作,共同举办了湖湘考古志愿者活动第二季——“梦回唐朝”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活动,招募15名考古爱好者共赴长沙望城县长沙窑进行观摩和考古发掘体验。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在三湘都市报和华声论坛上一经发出,就有近两百名考古爱好者通过网络和短信平台报名,除湖南本省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兰州等地的报名者。 通过对报名者年龄、职业、地域进行筛选,主办方最终选定了15人参加本次活动。7月31日下午,考古志愿者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参加了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及考古知识培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向志愿者介绍了长沙窑的历史渊源以及目前的发掘情况,希望他们在这次体验中都能够有所收获。研究员贺刚则为志愿者讲解了文化、考古学文化等概念以及常见的考古工具、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基本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等考古知识,并解答了志愿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8月1日,15名志愿者赴长沙望城县,开始了一天的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在望城县铜官镇长沙窑,发掘领队张兴国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长沙窑正在发掘的几个窑址,介绍了长沙窑的发掘情况及其烧制年代、器物类型、装饰、窑具等知识,并带大家到工地标本室进行陶瓷片拼对体验。随后,志愿者还在发掘工地现场进行了发掘体验。在初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辨别土质土色及探方的清理发掘后,志愿者们在工地的考古人员带领下分为三组开始发掘体验。 一天的“梦回唐朝”考古之旅结束,通过参加考古知识培训、观摩文物、亲历考古现场和亲自动手发掘等活动,志愿者们对科学的考古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对湖湘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作者:乔卓俊;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13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