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李长莉]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李长莉 参加讨论

    年代  进口总值  棉织品 毛织品  百分比
    1867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 15130万  2730万  460万  21%
    由此可见,在进口纺织品中,棉织品即洋布一直是大宗,特别是80年代后增长幅度最大。另外还有一项专门对洋布输入量的统计,1867年是425万匹,1880年增为1316万匹,十三年间增长了三倍。1890年又增为1656万匹[5](P1368)。虽然这些统计数字未必十分准确,但19世纪下半叶洋布进口逞增加趋势应是一不争的事实。
    与洋布输入量的增长相伴而来的,是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和地域的不断扩大。首先是陆续开放通商的商埠成为洋布分销的主要集散地。自19世纪40年代后,先是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等东南五口开放通商,60年代以后,天津、镇江、牛庄、汉口、九江、登州、宜昌、芜湖、温州、重庆等各主要交通枢纽城镇也陆续开放通商;至1894年,全国通商城镇已达26个,遍及沿海、沿江及广大内地地区。这些商埠都成了外国商船自由往来、进出口货品集散流通和中外商人来往聚集之地。作为中外贸易商品大宗的洋布,也由这些遍布各地的商埠,行销到更广大的内地城乡。
    随着洋布输入数量的增加和销售的扩大,穿用洋布的人也日益增多,洋布衣作为一种新衣着习俗而逐渐发展起来。在通商初期的一二十年,由于洋布的售价并不比土布便宜多少,洋布又不如土布结实耐磨,因而即使在城镇,一些商民购买洋布也主要是出于新奇和追求时尚的心理。所以,最初洋布在中国的销量虽有增长,但幅度不大。如英国作为向中国输入洋布的主要国家,其输入的棉布价值在1841年时是58万英镑,到1857年时增加到170万英镑,十六年间增加不及两倍[3](P7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洋布价格的下降及通商口岸的增加,其销售也随之扩大。虽然由于开埠先后、交通问题及市场购买力等原因,使洋布的销售,特别是在前期受到较多限制,但由于机制洋布低价和美观等天然优势,还是使其在所到之处受到商民的欢迎。首先是在洋布运来的首站通商城市受到市民的喜爱,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城镇商民乐于穿用,所以,洋纺织品首先在通商城市及周边城镇销售开来。如在厦门通商后不久,洋布洋棉就成了在本地及附近城镇商民中的热销货,当地官员向朝廷上报这一情况道:“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卖。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5](P1356)说“十室而九”购买洋布似有夸张,但反映了洋布已开始热销于当地民间的情景。上海的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洋纺织品的热销,自1850年前后上海就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卖洋布的清洋布店,此后数年间又相继有多家清洋布店开设;到1858年时,已达十五六家。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的洋货号里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各种洋纺织品。如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家洋货行的广告里可以看到,这家洋货行所经销的洋纺织品有哈唎呢、哆啰彩呢、羽毛哔叽、花素羽纱、羽茧、羽绉、羽绫等毛织品,还有新式五彩花布、各样牌子原布、粗细斜纹、洋标布等多种洋布[6]。在这些洋货店里,不仅有各式洋布,还有用洋布做的洋袜、洋手帕、洋巾等布品,也颇受人们欢迎。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直隶天津、奉天牛庄、山东登州、湖北汉口、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及四川重庆等北方和内地各口相继开埠,原来只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洋布,也扩展到了北方和内地广大地区。有记载说到这种情形:“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外国棉布之输入数量,大见兴奋。……中北各省之民众,从前对于洋布,既鲜认识,亦无从购置,至是因汉口、天津、芝罘(登州)等埠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5](P103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