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李长莉]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李长莉 参加讨论

    70年代后,欧美诸国由于新式蒸汽织机的采用,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工商业的大发展,棉织品成本大幅下降,因而输入中国的洋布销售价格也大幅降低,同等尺幅的洋布价格只是土布的一半,甚至更低。此后,洋布以质美价廉的更大优势大规模占领中国各地的布料市场。城镇居民乐于购用这种物美价廉的洋布,用洋布来代替绸缎,做夏服、棉衣里、内衣、被面、窗帘、丧服等,一些小布品也开始时兴使用洋布,以求美观,如洋袜、洋巾、洋手绢、洋花边儿等,洋布开始畅销各地。1878年,英国驻芝罘的一位领事说,山东一年消费的进口棉布大约接近一百万匹,这是前此所未达到的。他又说,山东人口有三千万,如果不是人为的原因,仅这一省消纳的洋布就应该达到一千万到两千万匹[3](P105)。1888年,一位在九江的西方人记述这里洋布销售增长的情况道:“洋布由于价钱便宜,似乎在这一地区正在顶替土布。……近五年来数字在稳步增加,目前差不多比1884年增长了一倍。”[5](P1359)这一时期,洋布的销售由通商口岸向广大内地扩展。当时在宁波的西方人在一份报告中说道:洋布“价格低廉,所以一年一年地流行起来,运入内地去的,也能迅速卖出。中国人广泛地用漂白市布做内衣,所以销路也扩大了”[5](P1352)。广西南部《贵县志》记载此地光绪年间洋布开始流行的情形道:“清光绪中叶以前,衣料多用土货。县属比户纺织,砧声四彻……。光绪季年,衣料寖尚洋货,即线缕巾带之微,亦多仰给外人。”[5](P1364—1365)
    八九十年代以后,洋布的销售已经由通商口岸扩及广大内地,形成了全国性的洋布畅销局面。1889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在上奏中说到洋布大有取代土布之势:“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5](P1359)著名官商郑观应也说到洋布流行的情形:“自洋纱、洋布进口,华人贪其价廉质美,相率购用……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7](P715)随着洋布的畅销,到了19世纪末,穿用洋布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普遍流行的衣着习俗,在城镇居民中洋布甚至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的主流衣着质料。
    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在1897—1912年的十五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六十家[8(P293—295)]。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福建闽侯,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穿用的主要衣料。而自19世纪后半叶流行起来的洋布衣着习俗,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文化意义。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在短短几十年间,洋布就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城乡的商店集市,越来越多的人们购买穿用,着洋布衣也成为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新习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没有强制性的法令法规,就使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穿着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特别是这种衣着习俗涉及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就更不能忽视。由于洋布具有机器织作、批量生产,量多、质美、价廉等与中国传统衣料大不相同的特点,使得这种着装衣料也使明清以来一直奉行服制礼俗所形成的社会等级礼俗及其观念受到冲击,带来了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些新变动。
    第一,洋布衣成为“城里人”区别于“乡下人”的一般衣着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