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学文]明清江南(湖州)的桥与桥文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文化报 2013-03-14 陈学文 参加讨论

    桥、桥头就是商贩聚集点,如王江泾长虹桥边就是丝绸市场。“业丝者皆设肆于此。”(《闻川缀旧诗》卷一)“估舶列市稍,人家夹河岸,秋灯耿不眠,鸣梭响夜半。”(计楠《桑梓吟》)嘉兴新塍,“贸丝抱布价相悬,汲水桥西闹市塵,洛浦商帆纷似织,至今人说孝廉船。”(同治《新塍镇志》卷八《集诗》)湖州菱湖镇更有水市,在桥头、在河道中直接交易,赵金诗曰:“村虚(墟)船做市,地绝水为邻。”(《过菱湖诗》)康熙二十八年《菱湖创建袛园禅寺碑记》:“雨楫云帆,络绎辐辏,水市朝开,渔歌夜发。”“菱湖人居舟中列诸货物市之,谓之水市。”(光绪《菱湖镇志》卷一《疆域》)嘉兴乌镇,“市河两岸,结庐如鳞次。”“市河通贾舶,两列肆贾区夹处两岸。”(乾隆《乌青镇志》卷二《形势》)众睦桥,“镇之鱼鲜聚于此,又名卖鱼桥。”(同上书,卷五《桥梁》)南浔镇,“十里桑阴水市通。”(范锴《浔溪纪事诗》)“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鲍鉁《南浔小泊》)
    江南的桥文化也体现在吟桥楹联之中,通过文人学士对桥的构建、地理环境、桥的功效等方面描写和抒发,寄托了明清文人对繁盛江南的歌颂,追怀了当年建桥者的功德,忆念千秋英雄业绩,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和地域风貌。所以研究江南地域文化和地域史还应不断开拓史料资源,桥楹联、亭联、坊联、庙联等实物史料弥足珍贵!即使从研究方法层面来说,也扩大了史料的范围。但是这些实物史料将随时光流逝而慢慢消失,搜集辑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整理、编集、撰述、研究楹联成绩卓著的当推清人梁章钜,他与儿子梁恭辰著有《楹联丛话》,书中称:“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始。”至宋元逐渐普遍,迨至明清则在民间颇为流行,喜庆哀悼以及建筑物上都赋以楹联,成为摹抒感情的一种文艺形式,其文学功效已为世人所颂扬。清人陈继昌曰:“片辞数语,著墨无多,而蔚然荟萃之余,足使忠孝廉节之悃,百世常新;庙堂瑰玮之观,千里如见。可箴可铭,不殊负笈趋庭也;纪胜纪地,何啻梯山航海也。……一为创局,顿成巨观。”
    古往今来楹联有庙联、廨宇、胜迹、挽词、寿联、春联、船联、店联、门联、亭联、坊联、酬联、庆贺联等等,梁章钜穷一生之力热心搜集整理成书,可惜在他的《楹联丛话》仅收福建浦城县南浦桥几幅桥联外,就没有注意到千千万万分布于江南各地桥上的楹联。其实这些贴近民间的桥联、亭联、坊联、店联最能代表时代意识和民间文化。因此就这点而言,不能不说乃是《楹联丛话》的一个小缺陷。湖州等地的江南桥楹联就可填补《楹联丛话》的不足。通过对古桥、桥楹联资料的挖掘梳理研究,则从另一新视角来研究明清江南经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的历史,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学术新开拓。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