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认为,乡村是保守的,是保留传统文化最丰富最深厚的地方。 然而调查发现,今天的村庄内涵已经改变得触目惊心,令人担忧 乡村房舍 “灰公醋婆”形象 婚丧仪式锐变图景 人类学和民俗学热衷于具有异域风情的乡村文化或独特风俗,而对一般地区现存的农村婚丧仪式及其文化变迁缺乏关注。大多数人认为,即使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乡村社会中礼仪风俗也只是在形式上与传统中国有所不同,其所内涵的核心价值,即一些基本的规范仍然能维持下来。比如丧事的仪式庄重而又肃穆,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追思;婚事应该喜庆而又不失礼节,以表达对上天所赐姻缘、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恩以及新人对家庭、对婚姻的责任与忠贞。 然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调查发现,婚丧仪式变化无穷,成为人们追求“热闹”的时尚工具,什么好玩就玩什么。仪式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生活意义,由于支撑仪式之核心价值的丧失而式微,本应载“道”的仪式处于呈现出纷繁芜杂的样态,无根状态。 一些农村地区的婚礼上出现“灰公醋婆”的婚礼仪式。迎媳妇那天,公公身穿红色的戏服,背上插着一支耙(暗指耙灰),脸和下巴都画满了墨汁,头戴一顶圆锥型高帽,高帽的前端写着“今天我结婚”,高帽的两侧各插着一面小纸旗,分别写着“加油”和“努力”。婆婆胸前挂着两个醋瓶子,脸上涂满了胭脂,头发用红带扎成了两束,像马戏团的小丑。一路上,婚礼主持人不断“恶搞”:要求公公脱鞋脱衣背新媳妇。新媳妇背回家后,主持人拿一个簸箕扣在公公的头上,要求新媳妇拿棍子边敲打簸箕边问公公:“响不响?”公公则要求答“响(想)”,引起众人的狂欢。 据村民介绍,这种“灰公醋婆”的婚礼仪式1999年左右从城里传到集镇,再由集镇传入村庄。在这之前,该村的婚礼仪式仍然是传统的形式。 现在,连原本庄重肃穆的丧事仪式都发展到了跳脱衣舞、唱黄段子以及表演极为下流动作的形式。一位老家在中部农村的打工者说:“最近几年,我们那里遇到红白喜事,基本都会请一个唢呐班子到家,这些唢呐班子都会请一个女人,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晚上的时候就会浓妆艳抹,登台唱一些黄色小曲,说一些低俗笑话,然后和一个搭配的男人打情骂俏。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性爱’为主题。即使是丧事,也会有这样的演出,无论是亲人还是村人,脸上都看不到一丝的悲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