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邓先瑞]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邓先瑞 参加讨论

    乡村聚落亦称乡村住区或乡村居民点,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它是地域环境中人类活动的据点,体现了一个地域的特点,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交叉影响的综合反映。乡村聚落与城市相比,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更为明显,但对环境的影响却相对较小。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今天,乡村聚落环境已引起世人的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当长的时期内大部分人口仍将继续生活在乡村聚落。然而当前由于乡村基础设施不足,无害环境技术缺乏,加之不适当的生产方式引起的严重污染等,已造成乡村聚落环境的恶化。长江流域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因此,研究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环境,既有助于我们深入揭示长江文化风格,又有助于我们协调长江地区村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进而促进农村聚落生机盎然,持续发展。
    1  乡村聚落类型
    乡村聚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从出现伊始就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在一起。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地区,其乡村聚落内部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布局均有明显的差异,聚落类型也不相同。
    长江流域的乡村聚落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建筑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多元文化。如今长江流域的乡村聚落属我国南方系统的聚落,其中下游为适应湿润多雨的气候和河湖密布的自然环境,单体房多斜顶,房屋多砖瓦结构,建筑质量较高,水乡特色突出。民居是聚落的基本单元,聚落是居民的综合表现。村落空间表现为家庭私密空间与族群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
    1.1个体类型
    乡村聚落的个体类型又称为房屋型式,它是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的。长江流域乡村的房舍建筑大多是就地取材,这里无论是草房,竹楼、石板房,还是土木房、砖瓦房等,都反映出它们与气候相适应,与当地生产特点相适应的特征,并对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有所体现。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的个体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干栏式民居 这是一种适应我国南方潮湿多水的自然环境,起源于史前的住宅构造形式。干栏源于巢居。史前居民为了防潮避湿,把一根根圆木和木桩有规则地通过榫卯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列列排桩,在排桩上面铺上带有企口的厚木板作地面,然后在厚木板上立柱加梁,筑起离地架空的房子。把若干座这样的干栏式长房连在一起即可构成一座聚落。长江下游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成排木构房屋建筑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它表明在距今7000年前,低湿地区的巢居已进步为干栏式建筑。《梁书·林邑国传》记载:“国其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阑,门户皆北向”。“干阑”也作“干栏”,古代的干栏是以树干为栏的阁楼式建筑,《旧唐书·陀洹国传》记有:“俗皆楼居,谓之干栏”。《唐书·南蛮传》云:“人楼居,梯而上,名干栏”。可见当时干栏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常见的干栏实际上为穿斗式结构,只把底层架空。如现今傣族村落中的竹楼即是一种干栏建筑,多为两层竹木结构,下层养畜,置杂物,上层住人,可通风散热,防潮防烟,避免虫兽之害。干栏是中国建筑“三原色”(干栏、窑洞、帐幕)之一,到了平原,干栏很容易升变为楼阁;干栏与北方的土工结合,就可形成高台建筑。干栏式民居具有极强的个性,是中国乡村聚落个体类型中一个特异不群的建筑形式。
    (2)移动型民居 主要指与定居聚落完全不同的游牧性帐篷聚落和以舟楫为家的水上船居。它们是为适应自然环境,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建成的可随时拆移的聚落单体。长江流域在两湖平原河湖地区、江浙河网地区,历史上都有过漂泊民的船居情况。这些船中一般在底舱分隔为不同空间,按辈份及已婚、未婚分舱居住。
    (3)上栋下宇式民居 这是一种上有天棚下有地基、中立四壁的固定房屋。它不仅是古代中国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广大地域内最为普遍的聚落形式,而且也是现今广大乡村聚落最基本的居住单元。《易经·系辞下》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所谓栋是屋的脊梁,宇是屋的椽。栋承屋的顶盖使其向上,宇垂屋的顶檐使之向下。竖木为柱,联柱支梁,梁上接檀,顺檀搭椽,加铺苇笆,涂泥茅草,成为中国创造的木架结构住屋的式样。这种民居自上古以后,不断提高,一直相沿至今,遍布长江南北、大河上下。明代安徽徽州一带的民居,即多为砖木结构,坚固经久,谈雅自然,古朴稳重,最具时代和北方特色,也基本上代表了长江流域民居的基本格局。
    1.2 聚落群类型
    单体聚落的组合就形成聚落群。其特征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经济生活方式等均有密切关系。按照村落的自然特征和形态特征的不同,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群的结构类型,主要可分为线轴型,串珠型,中心型,均衡型,星点型等。
    (1)线轴型聚落 亦称带状聚落。通常是沿河流、山谷、交通线两侧延展,或为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带状分布。长江下游一带江浙地区的乡村聚落明显地表现出线轴型特征,村落大多沿江、河、溪呈线状分布。有的带状大村人口可达数千人,聚落可长达二、三公里,几乎构成一个社会单元。这种大村的优点是耕地分别分布在聚落的两侧或一侧,住宅离耕地较近,便于耕种和灌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