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宋生贵]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及当代际遇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宋生贵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作为本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的各少数民族艺术,无不自然而然深深切切地从本原意义上相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对于表现当代生活的民族艺术而言,其“乡土情结”则有新的内涵,新的美学机缘。这意味着,从人们的精神期待看,当代城市化的挑战,不但不会远离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乡土内涵,反而会使之更加彰显。
    关键词:民族艺术;乡土情结;当代文化背景;美学内涵
    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7)02—0003—04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乡土”始终作为一个底蕴极为丰厚的概念存在着。恋乡、思乡、寻乡、归乡等,是人们深层的心灵指向,也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经久不衰的命题——包括乡愿、乡怨、乡愁在内,都表明人们与自己的乡土既生息所依,又灵性所系,是根性的存在,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结”。
    在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中,关于汉民族文学艺术的乡土根性及美学特征涉足较多,而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艺术关注较少。其实,这种乡土情结,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艺术中不仅同样存在,甚至更为突出。这从各少数民族最为发达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古老而又世代相传的艺术表现中即可以得到确证。特别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广泛流传的民歌之中,有关怀乡、思乡、归乡的作品所占比例都很大。有的表现离乡之思与寻乡之切,往往会更加深挚而感人。当然,文艺作品所表达的种种与“乡土”有关的内容,仅只是属于显在层面的,而具有深广意义的“乡土情结”,则是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相关诸因密切相关的。
    传统民族艺术中突出的乡土情结,与其特有的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等有关。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相对于汉民族所占据的中原地带而言,其他少数民族均主要聚居于边远偏僻之地。在各自特定的地域中,各少数民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特有的对于自然环境的相依相适关系,甚至相信万物有灵,视苍天大地、乃至一草一木、一鸟一鱼,都与每个人以及整个民族灵性相通、结缘深远。这便使每个民族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界定了自己的乡域,并扎下了首先是属于本民族的“天人合一”的根系。这样,每个民族的人们不仅体现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熟悉和适应,而且往往会格外钟爱和敏感,如,北方的蒙古族对于草原和骏马的深爱,南方的许多民族与水的情缘。对于每一个在此世代相衍生息的人来说,这特定的乡域就是其可以安定生活的、最本真的家园,同时自己又已成了这家园中的一部分,是不可割舍或分离的。
    一个民族的群体,生活于特定的自给自足、且自适的环境中,以在游牧或农耕的生产方式中渐渐形成的与自然环境感应相适、自给自足而安居乐业为生存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人文构建方面往往形成以村落或部落为承载单元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自组织”的综合系统,拥有自己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经济手段等各个部分,并以群体模式和向心结构为其传统特质。在此环境中,人们在共同的生产方式、生活范式、习俗信仰、审美价值取向等形成的内聚性的影响下,形成并强化着对乡域的体认——乡土、乡域在生息于此的人们的心中已自为一个世界,是丰富的、有人文内涵的。因此,关于乡土的观念,都必然进入每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层面,深系着族群的集体无意识。作为本民族生命体验的传达与心中祈愿的表达的各少数民族艺术,则无不自然而然深深切切地从本原意义上相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
    在文化或美学的视野中,乡土是自然与人文的天缘之合,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大而化之地看,可以说,每个少数民族的所有艺术活动都是不离其乡土的。乡土如母体,既是根之所系,又是体之所依;而具体表现则可以分别涉及其中的某个方面,如,月儿引发乡思,鸿雁带去乡恋等。考察各少数民族艺术有关“乡土”的创作冲动与美学特质,可以发现,都主要体现为依乡、恋乡与思乡、归乡两个大的方面。通常而言,依乡、恋乡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群体或个体置身于乡土,是一种互感互融的和谐态,艺术的冲动与表达往往是自然生发的,生活化的;特有的乡土因素成为其艺术的重要内容,其中特别表现人与本土家园的天缘之合,相适之趣。这样的艺术在表现上多数是自然而平和的。
    思乡、寻乡,归乡,是各少数民族艺术中关于“乡土情结”的另一个方面的重要体现。对于乡土,置身其中可以得到身心俱至的体认,无论苦乐得失,而依托感则是实在的;而一但背井离乡,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也无论是落泊还是发达,无“乡”之苦与失“土”之憾则会随之而来。因此,“离乡——思乡——寻乡——归乡”便成为一种链条,深系着乡土。由于无“乡”可依的失落形成感受与感情落差,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往往对于乡土之思和归乡之切表现得更为强烈。这表明,乡土对于一个民族及本民族中的每一个个体的重要意义。远离乡土、失却家园,意味着生命与灵魂的漂泊,而寻乡与归乡,则是在寻找归属、获得认同,所以,思乡、归乡成为一种根性的追寻与冲动,存在于各少数民族的艺术活动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