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学创作的立足点是民族传统文化。张承志说过:“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说,草原是养育了我一切特征的母亲。”[8]84动物叙事型民族文学一方面是对民间文学叙事技巧的借鉴,是对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回归;另一方面以动物为纽带,将特定的地域、民族紧密融合为一体。张承志笔下的骏马既是草原风貌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代表、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文学中演变成地域文明与民族文化双向结合的艺术性形象表征。藏族诗人伊丹才让也在《我呼唤真诚的诗魂——关于诗的断想》一文中认为:“古老民族文化的神圣沉淀,才孕发了诸代诗歌有声有色的特性。”这也印证了动物叙事型创作模式的合理性: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能获得文学创作的生命源泉。 3.动物叙事型民族文学强调文化的多民族共建性,即当代文化的重建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兼收并蓄他民族文化精粹,以一种世界性视野来对待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栗原小荻深刻指出:“事实上,作为东方文明的历代传播者们的后裔——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家,不仅没有游离于‘现代文明’建设的圈外,反而深沉地置身于‘现代文明’的内核之中,任何时期都在力主捍卫文明的神圣性和庄严感。”[9]乌热尔图就通过“公鹿”向世人传达鄂温克的民族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内涵、生存特质和历史轨迹,也就以艺术的形式强调了各民族在世界文化中的合理地位,当代文化重建不是要尊崇单一的大民族文化体制,或是固守狭隘的民族本位主义,而是呼吁各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在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实现民族间文化精粹的互给互补、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大融合。 综上所述,动物叙事型民族文学扎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量借鉴了民间文学的经典叙事形式,着眼于当代文化的合理重构,关注人类协调的生存环境,突出地表现出了与流俗的强烈的不妥协精神。另外,此类作品力求重塑文学的自主性,重新结构人、自然界、民族传统、现代语境之间的关系,是对当代文学发展趋势的反思,对当代文化的走向也起着导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法〕热拉尔·热奈特.论叙事文话语——方法论//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扎西达娃,等.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问答[J].南方文坛,1999(1). [4]乌热尔图.我属于森林[J].文学自由谈,1986(5). [5]吴菲.姜戎用半条命著《狼图腾》[N].北京青年报,2004-05-25. [6]乌热尔图.不可剥夺的自我阐释权[J].读书,1997(2). [7][美]查尔斯·伽罗安,伊冯·高德留.视觉文化的奇观//吴琼.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张承志,等.无援的思想[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 [9]栗原小荻.文明的承传于文学的建树——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家系列概评之一[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原文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