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富育光]满族佩饰古俗考源(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民俗学博客-孙炜冉的个人 富育光 参加讨论

    珠饰:满族及其先民还有佩饰蚌蛤珠的。蚌蛤珠即甚负盛名的东珠。《吉林通志》中载:“东珠出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中,匀圆莹白,大可半寸,小者赤如菽颗。王公等冠顶饰之,以多少分等秩,昭宝贵焉。”清廷专设珠轩统辖采珠事务,使珠业兴隆,四月乘舟往,八月返,各以所得东珠纳贡官赋。其实,佩天然珠习俗不始于清初,据《金史·舆服志》载:“金人……贵显者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贯以大者,谓之顶珠。”满族崇尚顶饰,东珠色微青,只能做佩珠,中心珠多选用朱色,即太阳的颜色,所以多用岩石性的赤玉或玛瑙。这种风俗,在北方古民族中有近似的。《魏书·失伟传》云:“失伟人喜欢以赤珠为妇人饰,穿挂于颈。以多为贵。女不得此,乃至不嫁。”除此,满族先民还有选取鱼瞳人做珠的。《东海沉冤录》中讲述东海窝穆人以鱼睛佩珠,并选睛珠三百颗,贡与西主乌喇大玛发。据传鱼睛珠知海潮,温滑不燥,炎夏佩戴清爽。考古籍中,有北方诸部落向中原诸朝贡鱼睛的记载。如,《唐书》二百十九卷云:“黑水靺鞨传:拂捏、开元、天宝间入献鲸睛。”《册府元龟》已载:“开元七年,靺鞨献鲸鲵鱼睛。”《明一统志》云:“女真出鲸鲵。”鲸鲵属何种鱼类?《太平御览》云:“魏武四时食制: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六里,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椀大。”清末民初著名史学家曹廷杰在其所著《西伯利东偏纪要》中,更详注捕此类大鱼的不易:“东北海口有大鱼,长一二丈,大一二围,头有孔,如江豚,涉波孔中喷水高一二丈,訇然有声,可闻数里,黑斤、济勒弥通呼为麻勒特鱼。每于水浪大作时,乘舟持叉捕,鱼出水即以叉掷之,叉尾系长绳,弓矣鱼力困惫牵至江沿出之。”
    金饰:在满族先民中系用金银等佩饰,有史可考则在金以后。《大金国志》卷三十九载女真人:“垂金环,留颅后发。”《三朝北盟会编》载:“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银。”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女真先民所处的社会由新石器中期和晚期进入金属器时代,在吉林、黑龙江等地辽金古墓遗址中,出土金银铜铁之类的饰件甚多,例不胜举,而原始性的骨石饰件已少见。至清朝,女真人“插以金银珠玉为饰”(《建州闻见录》)者就更加普遍了。
    二
    要窥悉满族先民自古崇尚佩饰的内在精神心理,我们不能不对其世代崇仰的原始萨满教佩饰现象予以剖析。因为截至迄今,惟有萨满教文化中还程度不同地积淀着北方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陈迹。萨满教佩饰在整个满族衣饰习俗与观念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影响地位。颇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前段所述及满族古代佩饰诸种类型,在萨满教佩饰中均可见到。萨满佩饰可分为帽佩饰、神装佩饰、手鼓佩饰三种。在这些佩饰中,最古老的佩饰仍是兽骨和灵石佩饰。不论是保留全部自然、动物、祖先三者崇拜的古代萨满祭祀,或者是近世只保留野神祭祀和农祭的简化祭典,都必须在萨满神装上有骨饰和骨扣,过去一般多用鹿骨或其它动物骨磨制成的长形骨扣,而且所系腰铃,最早并不是金属器的,而正是石块和兽骨围在腰间。从满族著名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可知,骨质佩饰在诸种佩饰中年代更遥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蛮荒时代人类茹毛饮血生活的特征。每颗骨质佩饰,均被视为有种超自然的威力,是能够慑伏邪魔和惊退仇敌的护身灵。统御东海诸部的英武女罕乌布西奔大萨满,征战或祭神时在戎装上还要披一层与众不同的神圣骨袍。骨袍上所选用骨块大小不一。虎、豹、熊、鹿、獐、獾、野猪、狼、刺猬、蛇、鱼、鸟类骨骼均有。所用骨骼部位不同,肩部用膝骨或脚掌小骨,钻孔串成骨珠串形,前端还系有闪亮的蚌片珠;胸与腰部系用各种猛兽小腿胫骨,截断斜磨成白管状,根据粗细不同,配制成骨串,围系身上;围腰用动物胛骨,系成骨裙;下部还要用鸟腿胫骨、鹰鹞爪等联成式裙,骨袍上添上各种颜色,以蟒皮编制佩带,以翎羽编制神盔。骨袍斑驳照眼,琅跄有声。从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满族诸姓诸种神服式样来看,萨满神帽前额均垂挂珠串流苏。有的姓氏在保留下来的古式神帽上,仍可见到一串串年代久远已变暗黄色的小骨珠;有些姓氏因骨珠失落而用玛瑙石或琉璃珠代替;个别姓氏神帽制作精巧,用九层绢帛围制神帽沿,上面再镶九块龟板,也有的姓氏是用鱼鳃骨片磨成椭圆形而连成的盔沿。1981年春,我们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满族乡访问高岐山、闫文久两位老萨满。据讲从前高、阎两姓满族萨满,不仅有神裙,而且戴神帽,神帽上必须有块骨珠。兽骨、猪骨均可,甚至过去神裙襟带都是用骨片磨成的长三角形骨扣,而不用布带拴结。据满族一些老人回忆,往昔各姓祭祀多在丰收后举行,常数姓同期动鼓,届时各姓萨满竞比衣饰、神鼓饰以及神技等,萨满们将自家祖传的骨饰神衣穿出来。骨饰有数百年的野猪牙、鹿角以及獐熊等脚掌。猪牙象征勇猛,鹿角象征长寿,獐熊骨喜其能驱赶妖魔。这些深刻反映满族萨满教古老的宗教观念,完全出自原始狩猎民族生活习俗的再现。满族等北方诸民族萨满教骨饰多数都属于传世珍品,特别是萨满神衣可以新制,但所佩诸种骨饰确是从第一代萨满开始代代承袭、代代添制,故而年代愈久骨饰益多。有些望族大姓萨满神衣重达百余斤。
    不仅满族萨满如此,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萨满祭祀亦然。凡属北方以原始渔猎生产经济为主的诸少数民族,均虔诚地崇敬骨饰。阿尔泰人萨满长袍是由近六十块小布拼成,佩鹿皮和白羊皮做上衣。这些东西是萨满想象的在灵魂世界的一切东西的象征。在长袍领子上排列九个小偶像代表于尔根(宇宙大神)的9个女儿。雅库特人萨满神帽镶有一排排同帽沿平行的各式各样的珠子。帽顶缝上猫头鹰的羽毛。通古斯人萨满神帽上自古就有戴鹿角或其它动物和猛禽骨饰的传统。神衣上必悬兽带和兽毛织成的数百条带饰及兽骨串珠。我国达斡尔族萨满神帽前垂挂很密的串珠,帽顶插有两只铜制鹿角。神袍上缀珍宝、兽骨、兽牙、铜铃、铜片和绣花装饰,前后胸部并悬有铜镜。[4]日本学者赤松智诚、秋叶隆先在30年代初考察东北时,发现海拉尔郊外达斡尔族萨满神衣上挂有大小铜镜60面,铃60个,附挂无数贝壳,肩上装饰着鸟饰还结有猪牙,[5]鄂伦春萨满神衣用狍皮和獐皮等制成。垂挂很多铜镜、铃、贝壳以及兽腿。也有的神衣腰部有无数条用熊毛和獐毛织的绳;整个神衣给人一种更加粗犷、原始的印象,一看便知是一件气派威严的猎神神装。赫哲族神帽上特别重视鹿角佩饰,“鹿角叉数分三叉、五叉,七叉、九叉、十二叉及十五叉六级”,“缀以琉璃珠,累累若璎珞然”,[6]而且也同满族萨满神帽一样,神帽上挂许多小铜铃。赫哲族萨满神衣,在北方诸民族中制作尤精细而具特色,用龟、蛇、蜥蜴、青蛙等皮拼缝而成,后来亦用鹿皮,除此并在服饰上画各种动物,并佩挂人形神偶,将萨满神衣上点缀成世间各种生物的图案,是北方萨满教信仰中又一文化特征,使佩饰装饰艺术更生动化和精美化。生活在西伯利亚及东北亚的那乃人、乌德赫人、埃文基人、奥罗奇人、涅吉达尔人、爱斯基摩人,也同满族等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一样,萨满服饰中绘有动物、飞禽、虫类以及日、月、星辰,几乎自然界的诸种现象,都要不同程度地在萨满佩饰中有所显示,构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
    崇拜石饰,也是北方诸民族萨满教中盛行的宗教信仰。在原始初民时期,金属器尚未出现。石器与骨器是当时古人类的基本工具,因而也成为宗教信仰中的尊贵神器。在我们搜集的《乌布西奔妈妈》、《东海沉冤录》、《两世罕王传》中,都多处描述最初的萨满祭祀腰间佩饰不是铜器,更不是铁器,而是围挂各种形状的粗陋的有色石块和用兽毛编织的系带,甚至还将石块佩饰坠在萨满神帽上和两耳边以及胸前。萨满跳神时,随着舞步使相撞的石头发出各种和谐的声响,夜间还能闪出微光。土耳其著名学者阿布杜卡迪尔·伊南在其所著《萨满教今昔》一书中讲述,崇信萨满教的阿尔泰人和雅库特人,也认为“只有燧石打出来的火才是神圣的。”雅库特萨满在祭祀时,“用旖石取火”,称为“神圣的火”。古代突厥语族萨满手中还握有神石,“用这个魔石可以随时让天下雨、下雪、下雹、刮风。所以说,石佩与石物亦是萨满祭神中的重要法器”。
    综上所述,可见萨满教极重视原始实物佩饰,不论祭神或祈祷,神服或可以缺少,然而佩饰则绝不可少。满族有些姓氏声望显赫的老萨满,就凭宗教传承中的神秘灵佩,如蚌珠、鸟胫骨、响铃、骨片、羽翎、老树瘿根、岩石拟形神偶等祭神或传神谕,为本族祛病驱灾和占卜吉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