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周春]从民间隐性话语到公众热门话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学苑出版社网站 周春 参加讨论

    [摘要]“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说法反映的是民间对婚期选择的趋避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民众中间,作为一种隐性话语潜在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实践。然而近年来,“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导,进而引发了社会各界旷日持久的讨论,从而变成公众世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目前并未进入学者尤其是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拟从民俗学角度对此种现象进行解析,以期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
    [关键词]寡妇年;结婚大年;迷信;俗信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3-0045-05
    

    
    “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说法出于民间对婚期选择的趋避观念。民间对结婚年份的趋避关键是看农历年有无立春。在汉族的许多地区,凡农历年没有立春的年份都被称为“寡年”、“盲年”、“黑年”或直接称之为“寡妇年”,并以寡年结婚为大忌。{2}而对于农历年有两个立春日的“双春年”,各地的趋避则很不一样。一些地方认为“双春双喜”,是结婚的好年份,另一些地方则认为这一年不宜结婚,因为“双春冲双喜”。{3}
    实际上,“无春”和“双春”的出现是由历法的设置造成的。我们知道,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归纳起来分为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公历,顾名思义是按照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称做一个太阳年或者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2422天。我国古代根据安排农事活动的需要,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立春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些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如立春日基本在每个阳历年的2月4日或5日。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月亮的一次圆缺晦明定为一个月,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5306天。阴历取12个月为一年,其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排列,一年长354.3672天。为了使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人们又制定了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注意:农历和阴历是不同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19年7闰法”,即在每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平均2到3年出现一个闰月,这样就出现了平年(即没有闰月的农历年,354天左右)和闰年(即有闰月的农历年,384天左右)之分。因为闰年的长度超过一个阳历的回归年,而两次相邻的“立春”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当于一个回归年,这时,一个农历年可能会出现两个“立春”。反之,平年的长度短于一个回归年,因此有可能产生一个农历年中没有“立春”出现的现象。“双春”和“无春”以外的年份只有一个立春,叫做“单春”。在每19年中,“单春”仅出现5次,“双春”和“无春”各出现7次。{1}因此,“双春”、“无春”的出现仅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并不能决定婚姻的成败和长久。但是,这样的信仰观念一直蕴藏在民众日常的生活实践背后,作为一种民间隐性话语影响和指导民众的生活实践。 
    “寡妇年”最早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在农历2004年(甲申猴年)的年末。因为农历2005年(乙酉鸡年)是一个无春的“寡妇年”,{2}很多人为了避免在这一年结婚,纷纷赶在猴年的岁末登记结婚,很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登记高峰。各种媒体及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与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诸如婚纱影楼的爆满、酒店席位的紧俏、婚庆公司的繁忙等问题都通过媒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无独有偶,大约一年之后,“结婚大年”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农历2006年(丙戌狗年)有两个立春,{3} 这在很多地方认为是宜于结婚的好年份,因此,这一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扎堆结婚的现象,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第二、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达906.5万对,比2005年全年的结婚登记人数787.2万对还要高出15%。{4}媒体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冠之以“结婚大年”的名目,{5}“结婚大年”是2006年媒体中曝光率颇高的一个新词。一时间,此种讨论从一种民间的隐性话语变为炙手可热的公众话题。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活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礼记·昏礼》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根据古礼,婚姻的程序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项,即所谓的“六礼”,其中,“请期”一项即是对结婚日期的选择。《仪礼·士昏礼》云:“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一般由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娶亲的吉日良辰后备礼通告女家,求其同意,民间习惯上称之为“定日子”或“看日子”。在婚期择定上,民间对年、月、日甚至时辰都有相应的规定,一般来说,以趋吉避凶为原则,{6}“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出现正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春”象征着勃发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认为春是万物发芽生长的季节,“无春”则意味着草木枯竭,万物不生,因此,人们联想到在无春年结婚不会生育繁衍,故而忌讳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另外,“无春”的年份又被称做“寡年”,“寡”字很容易令人想到寡妇,人们甚至直接把这样的“寡年”称为“寡妇年”,认为在寡妇年结婚大不吉利,会使新娘成为寡妇。而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则意味着“双春双喜”、“双喜临门”,这样的年份结婚被视为婚嫁的好日子。因此,以农历年中有无立春来确定一年是否吉利,是否适合婚嫁,显然是民众的一种象征性的联想。虽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笃信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很多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心态,尽可能地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希望使自己远离不幸、一帆风顺。因此,婚期带有一种超越其本身的象征意义,寄托了民众趋吉避凶的愿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