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伏羲、女娲属于昆仑神话系统中的神祗,还可以从黄土高原挖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纹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比如,甘肃武山县西坪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绘有人首蜥身的彩陶瓶⑥;甘肃临洮县冯家坪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双连杯”,其上刻画着两个对称的人首蛇身像⑦。而这两处遗址,距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成纪(今甘肃以天水市为中心的一大片地方)都不远。这说明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甘肃境内的先民们中间,已经流传着“人首蛇身”的神话,他们将这一神话传说通过自己所制的陶器,形象地加以表现。当时谁也未曾想到,在数千年之后,这些古老的器皿,又从地下被挖出来,呈现在他们后代的面前,成为证明他们那个时代曾有过伏羲女娲神话传说的最有力的证据。如此古老而重要的远古文化信息,似乎在云、贵高原并未发现过。 判断伏羲属于昆仑神话系统的神祗,并不等于说他就是汉民族的原始神。因为大家都知道,汉族并非单一民族所构成,而是我国古代不同民族的大小部落逐步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从一些古籍的记载来分析,伏羲很可能是远古时代西北高原上的一个渔猎、游牧部落的领袖,其古族属,非羌即戎,以戎的可能性为最大。因为,戎这个大部族中的一支——犬戎,殷周以前就游牧于西北黄土高原,曾多次与黄河中游的华夏民族发生过战争,周平王东迁洛邑,就是由于犬戎打到渭水一带的缘故。然而,犬戎也恰恰是最早与中原民族融合的北方游牧部落。《史记·邹阳传》中就有“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的话。《史记·封禅书》又记载:“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其后四年”乃公元前674年,亦即周惠王三年。“渭南”是指渭水之南的某个地方。)对于上面这段话,闻一多先生考证说:“……密、宓、虑一字,密畤即伏羲之畤,故曰青帝也。”又说:“余尝疑伏羲为犬戎之祖,犬戎与周或本同族,故传言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之,而《易》称《周易》。”闻先生还说:“盖平王受逼于犬戎而东迁,秦襄公逐犬戎,收周故地,因受封焉、秦立伏羲之畴,因犬戎之神而祭之也。”⑧虽然《左传》僖公十年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说法,但在我国历史上,“祀非族”的现象还是有的,比如秦始皇、汉高祖都曾经祭祀过非本族的苗族祖先神兼战神蚩尤。其原因,除了蚩尤是战神之外,还由予在大融合,大统一之后,为了团结而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秦人祭祀犬戎的祖先神伏羲,大概也是由于犬戎的一些部落在当时已与华夏民族融合。秦人祭伏羲,乃是一种亲善、友好的表示。我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有道理的,他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伏羲的族属以及伏羲神话传说发源于西北高原,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春秋时,有一个戎人已氏聚居的地方叫戎州,在当时的卫都近郊(今河南淇县附近),还有一个小国叫“戎”,就在现在山东省荷泽县的西南,而神话中所说的“华胥履迹”的“雷泽”,也被《汉书。地理志》确定在“济阴城阳县西北”的荷泽县境内。这种种巧合,恰恰说明在遥远的古代,西戎部落中的一支,曾由西向东游牧(或迁徙)到了河南淇县和山东荷泽一带,并定居在那里,同时,也将他们古老的神话传说带了去,并将其地方化了。所以说,伏羲神话传说在历史上不断被地方化,正好说明犬戎部落的活动范围很大,总是在不断地迁徙着,这样,他们与各地民族的融合就必然既早且快,这正是伏羲神话传说遍神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二、 伏羲感生神话文化符号的涵义 关于“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的神话,古籍中记载很多,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条: ①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云:“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②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母曰华胥。遂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⑨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太皞庖犧氏,凤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 ④ 明·孙瑴辑《古微书》引《初学记》、《太平御览》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卷二十三《诗纬。诗含神雾》);“华胥履迹,怪生皇羲。”(卷三十《孝经纬·钩命诀》。 以上四条所载,都是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雷泽附近,见到地面有一个大脚印,她踩了一下,于是有所感而怀孕,后来在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一带)生下了伏羲。这一远古时代的神话,与《诗经。大雅。生民》所言姜螈履天帝足迹而生后稷、《诗经·商颂。玄鸟》所言简狄吞燕卵而生契等神话一样,都属于感生神话的范围。这类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初民皆信而不疑,口耳相传,历久而不衰。就连汉代大学问家许慎也在他的《五经异义》中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足见这类神话影响力之久远。徐旭生先生说:“我们现在如果完全相信史实中所淆杂的神话,固然太属盲信,可是要密切地注意到:古代是神话的时代,那时候的人无法脱离鬼神去思想。我们现在可以毫不疑惑地断定:凡古代的史实,只要那里面不搀杂神话,大约全是伪造,至少说它是已经经过一番人化的工作了;反倒是淆杂神话的说法尚属近古,想推测古代的经过,只有从那里钻研,才有可能得到靠得住结果的希望”。⑨这话对我们通过神话研究古史很有启发性。感生神话作为一种远古时代的文化符号,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确实经历过一个“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原始群婚制的历史阶段,反映了初民们对人因何而生还存在着模糊的、非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这类神话也清晰地打上了先民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印记,展现了远古人类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和人神相通、人兽相通的原始思维特征。这类神话,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圣经故事中说圣母玛利亚以处女之身因感应而生基督,就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这说明,在原始思维机制主宰下产生的感生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是原始人类对人的来源的一种解释和说明。它与后世所谓“真龙天子下凡”之类的迷信,在性质上截然不同。 关于“履迹”,闻一多先生曾有分析。他说:“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⑩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所谓“大人”,恐怕就是扮演雷神享受祭祀的尸祝,亦即巫。尸祝舞于前,华胥随于后,履其迹而伴舞,舞毕,则野合于幽林,因而有孕。神话中只说表象,不谈本质,是由于远古人类最重视祭祀仪式的缘故。 上面所引四条资料中都提到“雷泽”这个地方。雷泽在何处?古今学者都曾很认真地加以考证。有的说在山东定陶、荷泽两县之间,今已涸;有的说,雷泽即“震泽”,就是现在的太湖;《路史后记》中只说是在“华胥之渚”,没有提到雷泽这个地名。《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日:“仇夷山,四绝孤立,太吴之治,伏羲生处。”根据这些材料,说不定“雷泽”就是仇池(即仇夷)的别名。而仇池在今甘肃省西和县境,属古成纪范围之内。其实,神话的时代,未见得有什么具体的地名,初民只知有山、丘、河、泽的区别而已。所谓“雷泽”,就是“雷神所居的水泽”一语的简化,是一个并不确定的地点。《楚辞》宋玉《招魂》中说:“旋入雷渊,靡散而不可止些。”这里的“雷渊”,说的也是雷神出没的水泽。与“雷泽”一样,皆是泛称。后世龙潭、龙池之类的水泽名称遍布神州大地,且多求雨、祭祀活动,恐怕都是雷泽、雷渊等神话中的泛称地名被地方化了的结果。先民神话中之所以强调伏羲的母亲华胥在雷泽附近“履巨人迹”,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伏羲这位人文初祖来历的尊贵和不凡。《淮南子·地形训》中说:“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这个神就是雷神,华胥所踩的那个大脚印,就是雷神的脚印。由于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先民们总是对它诚惶诚恐,顶礼膜拜。通过长期观察,才感到天上雷鸣,必定闪电(其形状是先民们创造龙形的根据之一)、下雨,而且容易在地上积成水潭,所以,远古人类总是把雷神、龙和水泽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龙身人首”的雷神,就住在深幽的大泽之中,时而升到天上行云播雨。伏羲既然是华胥踩了“龙身人首”的雷神之迹所生,那么,他在神话中被说成是“龙身人首”的非凡人物,也就毫不奇怪。 山东嘉祥武梁祠伏羲石刻旁,还有“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十六个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仓精”二字。“仓”即“苍”,指天。“精”即“神”,“苍精”就是天神,是主东方的青帝神。《吕氏春秋》称伏羲为“苍精之君”。《史记·天官书》亦云:“苍帝行德、天门为之开。”这都说明,在古代,人们就把神秘降生、形象奇特的伏羲看作是能与天、人沟通的半龙半人,既神又人的非凡人王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其核心是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政治权力的获得,固然有多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天、地、人、神之间沟通手段(巫师与巫术)的独占,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完全不同于西方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⑾而伏羲等古代帝王的感生神话与传说,既是这一古文化特征最原始的表现,又是它的催化剂。以伏羲为开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帝王,大都因其母感应龙蛇、星辰或长虹而降世。例如:“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生黄帝于寿邱。”“黄帝时有大星如斗,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少昊。”“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庆都)出以观河,遇赤龙唵然,阴风而感应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慄然,又吞神珠薏苡,胸拆而生禹于石纽”等等,都有不平凡的预兆和感应,所生也都是古代杰出的帝王。这都是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在天、神、人相通的原始思维机制主宰下,感生神话不自觉地向政治领域倾斜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就在于树立和卫护上古帝王们的绝对权威性,而这种通过神话的传播来卫护古代帝王权威性的做法,在促进各个氏族部落的融合和凝聚,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于感生神话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因不属本文论题范围,这里不再涉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