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沪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旧址,对外是“福兴布庄” 在地处上海闹市区的云南中路上,有一排坐西朝东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层沿街楼房。这排房屋,现在看上去极为平常。但在80多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就设在此,这里也是目前所知中共中央在沪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旧址。 1927年4月,因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机关暂移武汉。同年秋,由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中共中央被迫转入地下,党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寻找合适的房屋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的任务,落到了当时担任中央会计的熊瑾玎身上。据熊瑾玎的《自传初稿》记述:“我首先以商人的面貌出现,去找适当的房子,在四马路跑马厅口(今福州路人民广场口)看有一处房子,正在天蟾舞台后面……” 当年,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的天蟾舞台,每天观众熙熙攘攘。其隔壁即云南路447号(今云南中路171—173号),房子内侧的房门与天蟾舞台的楼梯相通,人员可随时从天蟾舞台撤离;楼下是二房东周生赉开的生黎医院,求诊的病人进进出出,正好可以掩护中央领导人在此接头。于是,熊瑾玎走进生黎医院,自称是外地来沪做纱布生意的商人,他经与周生赉商量,顺利租下楼上的三个房间。 在鞭炮声中,“福兴布庄”正式开张。党组织鉴于如此重要的秘密机关仅靠“熊老板”一人难以应付,为他物色了一位“革命伴侣”——湖南籍年轻女党员朱端绶。朱端绶表面上是“老板娘”,实际上在机关里担任显影、抄写中央文件,传送中央文件和机关里的事务工作。朱端绶在《自传》中这样写道:“中央政治局开会的机关,对外是‘福兴布庄’……我和熊瑾玎对外是夫妻,对内是同志……” 由于保密措施严密,在白色恐怖中,党在这处秘密机关创办了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江苏省委的领导周恩来、彭湃、任弼时、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李维汉、邓小平等经常在这里秘密办公。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维汉回忆:那时,开会的同志从天蟾舞台西侧云南路的一个楼梯上去,就可以直到开会的房间。中共六大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主管文书、机要、交通、财务等工作。房间内朝西的窗下有一张小桌子,开会时,邓小平就坐在小桌子旁记录。 在特务横行、到处追捕共产党人的黑暗年代里,党中央领导机关从1928年开始,就一直设在这所闹市中心的房子里,直到1931年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被捕叛变,周恩来得到情报后,采取果断措施,才搬迁他处。据房东回忆,搬迁后的第三天,特务机关就派人前来追捕了,结果自然扑了一个空。如今,这里虽已变成普通民居,往日的奋斗岁月却永镌史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