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马健:东天山早期聚落形态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马健 参加讨论
  
    

 
    东天山地区位于天山廊道东端,东接河西走廊,西北通阿尔泰山,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农牧文化互动与交融的重要区域。
    东天山自然地理环境自南向北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南面是以白杨河、泉水河流域为代表的哈密绿洲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上下,地势低洼、日照充足,适宜农业发展。北面莫钦乌拉山以北是伊吾河下游的淖毛湖盆地,环境与南部的哈密绿洲接近。中部是巴里坤山、喀尔里克山、莫钦乌拉山南北麓的山前、山间草原,海拔在1500米以上,天山融水在天山南北麓形成许多冲积扇,水草丰茂,适宜畜牧业发展。
    东天山地区的科学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直至60年代末,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新疆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陆续在哈密焉布拉克古城、墓地、巴里坤石人子乡、淖毛湖卡尔桑等遗址开展了一系列主动性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初步判定了这些古代遗址的年代。
    70年代以后,在主动性考察之外,为配合基本建设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哈密地区广泛开展。这些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研究者们的认识。通过梳理材料,研究者提出哈密地区绿洲盆地存在青铜时代晚期的天山北路文化和早期铁器时代的焉布拉克文化。
    自2001年开始,西北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管所合作,在以往考古工作较少的巴里坤山北麓开展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了一批包含墓葬、居址、岩画的游牧聚落。随后,为了全面获取古代遗存的各类信息,了解东天山北麓史前遗存的文化面貌,考古队围绕石人子沟遗址群开展了多单位协作、多学科结合的综合考古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从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后,不仅是农业人群与牧业人群互动、融合的重要区域,同时是东西方技术和多元文化传播、交流的桥梁纽带。
    公元前1800年前后,哈密绿洲盆地形成了天山北路文化。他们以定居农业为主要生业,种植小麦、大麦、粟、黍,同时兼营畜牧业,畜养牛、羊等动物。该人群有集中埋葬氏族成员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不大,多在墓地中成排成列分布。墓葬多为竖穴土坑,流行在坑底用三层土坯砖围砌出椁室,死者呈侧身屈肢、头西脚东的姿态放置在椁室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