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姬海南]田野调查技巧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未知 姬海南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范贵荣老人(中)访谈照
    

    范步文老人(右一)访谈照
    笔者于2017年1月1日至1月15日对山西省洪洞县小河村进行了三次田野调查,期间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在简要述说一下。
    人类学大师费孝通说过:“初次田野调查经历,通常被视为人类学者的成年礼,是跨越‘文野之别’的根本途径。”我们从书中获得的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才能获得检验,才会真正化为己有,也只有在田野调查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学术的魅力所在。
    那么在实际田野调查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张士闪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土洋结合”的田野调查方法,到底什么是“土洋结合”呢?张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土洋结合”中必须有三个“臭皮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里三个“臭皮匠”,即民俗学的学界精英一个,地方文化工作者一个,民众一个。地方文化工作者和学界精英 “土洋结合”,是田野调查的方法,而基层民众的生活体验和学界精英的学术思想的“土洋结合”,才能结出田野调查丰硕的成果。
    而在这三者中,我们还是与乡民打交道比较多。在和他们打交道时,要使用到一些技巧,从而保证调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实用技巧如下:
    技巧一:穿着打扮要得体。我们外出调查应该穿着朴素、简洁大方,女生注意不要浓妆艳抹,另外调查工作者的语言不要太晦涩。
    技巧二:见面拉家常、套近乎,让其放下戒备心理,是我们田野调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技巧三:请地方文化工作者或乡村干部推荐访谈对象,这样可以避免我们田野调查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技巧四:对认准的访谈对象,我们要亲自去本人家中或者其他比较私密的环境拜访。根据笔者几次的调查经验,同一个访谈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里,面对不同的人,讲述同一个话题,结果是有差异的。比如我们第一次访谈小河非遗传承人范步文老人的时候,当地的文化老人薛忠源也在,当问及表演道具时,范老十分肯定地说有十二件道具。但后来我们进行第二次调查时,范步文老人把我们带到范俊喜家,又改口说道具是十五件。由此笔者认为,对认准的访谈对象,要去他的家中和熟悉的环境中去访谈,这样话题才能深入。
    技巧五:小帮忙,大收获。比如说村民们手头正好有活计,需要人添把手,你不经意间的举动就会帮你一个大忙。我们第一次来小河村调查时,路上发现一个老人推着车子在上坡,老人步履蹒跚。我们见状,立即上去帮老人推了一下车子,老人连连对我们道谢,并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一路上,我们拉起了家常,老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技巧六:采访的题目不要太专业、太深奥,让访谈对象听得云里雾里,尽量把问题说得直白浅显些,实在不行就请村干部或者当地文化人进行翻译。
    技巧七:在调查时,如果访谈对象并不是确定的,那么在随机访谈中就要尽可能地选择以老人为主要访谈对象。这些上年纪的老人都是村里的“活化石”,他们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能给我们的调查带来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笔者第一位访谈对象是范贵荣老人,老人今年83岁,对村里的概况十分熟悉,我们从他口中获取了很多信息,比如非遗传承人范步文的情况,还有村子里的庙宇概况等等。
    田野调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这其中的感悟是道不尽、说不完的,还待笔者后续的调查挖掘和补充吧!
    作者简介:姬海南,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于《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第1968期 - 第04版:副刊)
    

【本文责编:郑艳】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