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保护范围界定 蜡染范围是很广阔的,在具体保护时则应作详细的划分和区别对待。笔者认为可分为农村市场(指在农村或者集市上发生的以农民为主体原始手工制作的真品蜡染市场)和商品市场(现在外界所能购买到工厂规模加工的经现代工艺改造的蜡染产品的市场),二者在生产者与消费者、标地物、价格、对标地物的珍视程度、使用时间上都有明显区别的,成为相互独立的二元体系。 对于这两个不同的市场,所需要提供的保护是有区别的:对于蜡染原生态圈内的生产、交换、买卖、赠与及制作工艺的传授,在村民之间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不予干预,“Just Let It being”,政府应促进蜡染原生态文化的尊重,及农民收获的原生态蜡染的经济利益;对于被请出去做蜡染制作公开表演的艺人,如何获益(物质和精神上),是否应与其工艺传承所处的“群体”共享,被他人录制整个工序可能会带来本民族传统工艺的外泄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复制,采取什么知识产权保护能既不使适当的交流程序烦琐又不会被他人免费使用;游客(包括可能的企业间谍)到蜡染原生态村庄旅游时可能录制蜡染制作整个过程或重要片段,采取何种保护能既不损害旅游又有效防止间谍阴谋;对于市场上众多的蜡染制品作坊,鉴于其对推动蜡染发展的贡献或者已成历史,不应再追究其向群体付费(来源与一个地区的传统知识的商业化使用),即使追究也不很现实(执行难,企业自身实力条件所限),但对于市场上的相互模仿、无序竞争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和促进蜡染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贵州蜡染"离开艺术怎么卖钱》 欧阳维民 刘 艳 2、《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原生态安顺蜡染》新华网贵州频道 11月20日 代薇 王小梅 3、《贵州蜡染传人》载于中国旅游报 2005年01月21日 4、《贵州:生态博物馆的试验田》《中国国家地理》(贵州专集)2004年10月 苏东海 尾 注 [1] 安顺市文化顾问帅学剑如是说。 [2] 洪福远是贵州省安顺市人,1940年10月出生。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从事蜡染工艺40余年,设计的各种图案上千种,对贵州蜡染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重大的作用。由于他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因而对贵州各民族传统纹样、少数民族蜡染、中华古典纹饰、佛教文化艺术等的研究、整理和创造,都有独特的贡献,人们从中可领略到贵州各少数民族蜡染艺术的风采,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999年,洪福远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其蜡染作品被中国博物馆及多家省市博物馆收藏。洪福远现在潜心于收藏和创作,想走以文养文的路子,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个个人蜡染博物馆。 [3] 1982年和1984年,贵州苗族妇女杨金秀分别到加拿大、美国和香港进行蜡画表演,受到许多国家的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被国际友人誉为“蜡画大师”、“蜡画专家”,被赞为古老中国的奇迹;1991年安顺苗族女青年王宪芳赴日本作蜡画表演,也受日本友人的赞美。 [4] 在龙文的《社区传统资源权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发表于2005年5月贵阳“基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保护学术研讨会”,提出了“群体创造维系和个体传承的二位一体性、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二位一体性”,本文在此分析意图不在于以具体的案例阐释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而在于提供这种联系的模式,为最佳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提供一点铺垫(不是直接在本文中提出探讨的保护模式)。 [5] 在1994年一次博物馆学年会上,新任的年会主席马丁·施尔如是说。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