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连山]端午节:“五彩”缤纷的仲夏之梦——从辟邪除瘟到纪念屈原的历史演变轨迹(1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论坛 2009-3-22 16:45 陈连山 参加讨论

    十一、社会交际和妇女归宁
    基于科学方面(气温越来越高)和思想观念方面(邪气盛行)的双重原因,端午是古人十分担忧的特别日子,又是一个休息的大节日。因此,社会成员趁此机会互相走访,互赠节日礼物,借以表达相互之间的关怀,从而巩固彼此关系。
    (一)民间交际
    1、一般亲友互赠礼物
    东汉应劭《风俗通》里说,当时人互相赠送“条达”,就是一种丝织的手镯。魏晋时期,也有互相赠送五色缕(即后来的五色线)的。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富贵人家每到端午节都要互赠粽子,同时还附带送上其他时令食物:樱桃、桑葚、荸荠、桃、李子、五毒饼等等。其中五毒饼制作考究(见前文),被视为高级礼物。
    民国时期,南京盛行端午送鲥鱼和粽子。可是送来送去,有可能最后又转回本家。夏仁虎《岁华忆语》说:“戚友家多以鲥鱼、角黍相馈遗。往往一鱼,辗转数处,仍送回本家。则已馁不堪食矣。足为发噱。”他觉得很可笑。但是,站在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应该注意到:互送礼物,本身只是一个手段。鲥鱼也好、粽子也好,只是代表端午这个特殊日子的一个符号。赠送礼物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社会交际,密切亲友关系。虽然最后这些食物都不能吃了,但是,在整个礼物交换过程中,它们的确起到了沟通亲友的作用,其主要目的实现了。所以,尽管这种习俗存在上述缺陷,但是,人们依然行之若素。
    现代广州、宁波等地,端午节亲友之间互相送粽子。太原、成都有亲友互送香囊的习俗。
    2、妇女归宁
    归宁,就是回娘家。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当时北京习俗:“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
    蔡利民《苏州民俗》介绍,旧时苏州妇女要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回娘家,称为“躲午”,就是让孩子躲过端午时候的邪气。湖北也有母亲带孩子去外婆家“躲端午”的习俗。这是妇女回娘家的一个重要目的,当然更加重要的目的还是社会交际。成都妇女也带孩子回娘家。行前,给孩子挂上香包,又带上婆家的礼物出发。在娘家吃午饭之后,带着娘家回赠的礼物,返回婆家。实际上,她代表婆家与娘家之间进行了一次礼尚往来的礼物交换。
    武汉旧俗是五月初六回娘家,比别处晚一天。
    王世雄、黄卫平《黄土风情录》说,陕西出嫁的女儿端午要回娘家。娘家回送的端阳礼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凉帽、汗衫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蛤蟆的花裹肚兜。
    现在,河南农村多有姻亲于端午走动的习俗。据孟宪明《民间礼俗》介绍,在光山县、新县,新出门的女儿由女婿陪同,带礼物回娘家。娘家设宴款待。临行前,娘家要赠送夏衣、雨伞、扇子、草帽及食物。河南其他地区也有女儿于端午回娘家,或者有母亲去看女儿的习俗。互相赠送的食物,也是当地端午节常吃的食物,就是各种油炸食品。包括油条、糖糕、“老鸹(乌鸦)头”、馓子、麻叶儿(类似于北京的排叉)等。
    (三)君臣礼仪
    普通人之间要交际,皇帝和大臣之间也要“交际”,这就是端午节的君臣之礼。其核心是君主礼贤下士,臣子竭尽忠心。
    汉代皇帝在端午宴会上赐大臣枭羹。东汉章帝则把适合夏季穿的“水纹绫裤”赏赐给大臣。唐代皇帝在端午节大宴群臣,并赏赐夏季服装、百寿缕和扇子等节日用品。这些都是表示皇帝对大臣的关心。但这种关心是有政治目的的。
    下面以唐玄宗端午赐宴为例,来揭示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根据《唐书•李元紘传》记载:“五月五日,明皇(唐玄宗)宴武成殿。”唐玄宗在其《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中表达自己对端午宴会的感受说:“……感婆娑于孝女(指曹娥),悯枯槁之忠臣(指屈原)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说明,他所关注的是端午节传说中体现的纪念忠臣孝女的思想。他希望通过端午节赐宴来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社会关系。
    唐玄宗所赏赐的宴会食物之一是恶鸟——猫头鹰,象征恶人、奸臣。玄宗在其《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中曾经列举所赐食物:“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龟,新筒裹练,香芦角黍。”饭食的目的是“散热”,饮酒是为了“逃暑”,都是消除夏日的暑气。食物中有角黍(粽子)、有肥龟、有“恶鸟”,就是猫头鹰。可见唐代仍然保持着汉代吃“枭羹”的皇家礼仪。北宋皇帝端午赐宴也有枭羹。苏轼《太皇太后阁》诗云:“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可见,赐枭羹的象征意义是驱逐不仁的恶人。
    而获得赏赐的大臣们纷纷献诗,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与感激。杜甫《端午日赐衣》云:“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诗中除了赞美皇帝所赐宫衣之外,最着重表达的还是“终身荷圣情”的感恩之心。看来,皇帝的端午宴会完全达到目的了。
    正是基于端午礼仪包含着上述政治涵义和政治功能,因此,汉、唐、宋、辽、明各代都有端午节赐宴和赏赐大臣的礼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