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中秋节志(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张勃 荣新 参加讨论

    三、节日饮食
    (一)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喻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人生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月饼”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但当时的月饼只是一种普通饼食,并没有与中秋联系起来。一般认为,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始于明代。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元末张士诚利用中秋节民间互送麦饼的习俗,在饼中夹带字条,暗中传递消息,约定八月十五晚上一同起义反元。在辽宁锦西,则将类似的传说附会在岳飞身上,而且在当地流传甚久。此外,还有唐高祖、杨贵妃、刘伯温定名月饼的说法。明代中秋月饼十分流行,亲友间以月饼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到了清代,月饼已成为祭月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祭月时必用一种特制的月饼,较日常月饼“圆而且大”,俗称“团圆饼”。各家在糕饼铺订购或自行蒸制一个特大月饼,直径一二尺。购买的大月饼表面印有月宫蟾兔、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以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老北京饽饽铺出售的团圆饼是以白糖、冰糖渣、桂花、桃仁、青红丝为馅,以香油和面烤成,是素品。家庭自制的大面饼,以红糖为馅,有的则嵌枣,老北京人还在表面用木戳或临时采摘的花果(如麻果)蘸胭脂以印上红花,然后蒸或烙熟。祀月时,供于月前,北京人多镶在特制的木架上当作祭月的神位。祭毕,依人数平均切开,每人一块,凡家庭成员一概有份,取合家团圆之意。江苏徐州称为“得月沾光”。每人所分得的一份,多数是当时吃掉,也有的留至除夕再吃。在外未能回家者,也给其留出一份,家人仔细收藏,待他回家后享用,或是直接寄给本人。在北京,对于住闲的、仆人、听差的、管事的,一律不分给,叫做“不与外人团圆”。这种大月饼一般不用于送人。
    作为食品的普通月饼,旧时除了在糕点铺买,多数人家都是自制,称为“打月饼”,以麦面、黍面或米面包糖、枣馅,或蒸或烤制成。在山西,每逢节日临近,村村都要架炉,或是在家中自制月饼,或是将备好的材料交由手艺高超的师傅制作。在内蒙古武川,中秋节正逢农民秋收之际,家家都须制作月饼,用白面、红糖、山油调和制成,也用以敬神和馈赠。民间还有一些奇形月饼,在山西繁峙县,习惯把中秋月饼做成球形;晋西北地区的农家在打月饼时,特意为小孩做一些兔儿形状的小月饼,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取意月中玉兔,表达对孩子的祝福。无钱买月饼的贫苦之家,还会自制一些代替品,如旧时在浙江文成山区用番薯和芋头切成片状以代替月饼,上海的穷苦人家和农民大多自制南瓜饼权且代替月饼。
    月饼还是节期内馈赠的主要礼品,亲戚朋友之间无不互送以联谊。浙江台州的闽南、温州籍人,舅父必要向未成年的外甥赠送月饼,其中大者似盆,上面印有星星、玉兔等图案。儿童取大月饼,钻两个和眼睛等距的小孔,在饼沿插三炷香,朝着月亮窥望,认为可以看到月宫中翩翩起舞的嫦娥和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俗称“照月”或“拜月光光”。
    各地的月饼形制多样。在山东济南,月饼大小成套,祭月时摞起来像个宝塔。江苏地区则称之为“套饼”,从大到小依次叠放,可套八至十层,最上面放一个“白兔捣药”。在福建福鼎,月饼又称“饼头”,有美人式、孩儿式、八景式、八果式、八宝式、百子式、角饼、碎饼等多种形制。浙江温州的月饼,主要有大月(大如盘,无馅,外敷芝麻)、三锦(即普通的酥皮月饼)、空心饼(圆形中空,内馅以糖,外敷芝麻)这三种,此外还有一种印成鱼、龙、麟、凤的饼饵,叫做“赏月食”。
    我国月饼的种类,按产地分有苏式、广式、京式、宁式、潮式、滇式等,各有所长;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等;从馅心讲,有五仁、椒盐、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酥皮、浆皮(即提浆)、混糖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图案月饼等。各式月饼在外观、口感、味道、工艺等方面各具特色。近年来,月饼的品种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如冰皮月饼、水果月饼、海味月饼、茶叶月饼、保健月饼等,各种新款月饼更加符合人们追求饮食营养健康的标准。
    旧时糕饼店,一般过了中元节即开炉赶制月饼。民国十八年《霞浦县志》曾载:“‘中秋节’为糕饼铺唯一之利市,近则斗巧争奇,价虽昂贵,而人家馈送视为必需品,不恤也。”各地糕饼铺的月饼生意,是一年中最赚钱的交易。直到现在,中秋节馈赠月饼、吃月饼的习俗依然盛行,人们无不在节前购买月饼以应时景,而商家甚至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在节前展开一场月饼广告宣传大战。
    (二)团圆饭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在供月之前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上海也称“赏月宴”。北京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必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加以改善,尤以午饭从丰。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江苏人家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多吃米粉。四川人则于是日打粑,是将糯米蒸熟杵烂,做成饼状,并敷以黄豆粉,另捣胡麻仁,杂沙糖拌食;并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在山东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叫“麦箭”的应节食品,是用白面摊成煎饼,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湖南蓝山过中秋节,盛行吃角黍(即粽子),“家家用箬叶裹糯作角黍,多则实角黍于瓦缸,围稻草,燃而熟之,其风甚盛。”浙江武义在赏月时也吃粽子和蒸糕等。在吉林地区,人们普遍休息一天,杀猪宰羊,备办丰盛酒席,日间开宴畅饮以贺节。
    (三)其他
    中秋饮食的一个特点是尝新,包括吃各种时鲜瓜果蔬菜(用于供月的瓜果供品大多都是)、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思。如在山东诸城,自中秋这天开始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叫做“尝鲜”。
    八月初新芋成熟,芋头成为中秋时鲜食品,各地都有过节食芋头的习俗,也带有荐新之意。在广西桂平,拜月多用芋头,故中秋又称“芋头节”。在广东,人们煮芋置酒赏月,据说是为纪念元末起义之事。中秋节起义反元时,曾以敌兵的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作“剥鬼皮”。在海南临高也有“剥鬼皮”之说,是在中秋夜对月剥去天南星皮而后食之。在浙江温州,贫苦人家食煮粉干和芋艿。在江苏地区,烧芋艿(又名芋苗子)是中秋的应时食品之一(另有煮藕粥、剥紫熟菱)。江苏地区在中秋早晨祀祖,要吃桂花糖芋头。在江苏江阴,中秋食芋子,因芋谐音“遇”和“育”,故取月圆遇合和育子之意。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时,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