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稿件是从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作文中挑选出来。中秋之夜,北京四中两届人文实验班将团聚一堂,在老校长室前举办“天下明月白”诗文联谊会。联谊会包括“师生话中秋”、“祭月仪式”、“诗文诵读”等几个部分,意以人文之心,话中秋之情,表达对亲人、对友人、对民族的深爱与祝福。 聚时邀共赏,离月寄相思。值此中秋佳节之际,祝福那些得以团圆或尚在别离中的人们。 本组诗文组稿人为北京四中语文组老师袁海萍。 不只是淡忘了月亮 ◎高二(11)班 赵静捷 中秋节就快到了,回想去年的中秋节,却并没有什么印象,大抵是自己一个人过的。那种情境下,赏月是不可能的了。今年听说有个联欢会,有一些祭月的活动,便很是期待。由此也便引起了一些曾经的,对那一片银白世界的遐想。 儿时的记忆里有关月亮的部分都是清清淡淡的美好的感觉。小时候很喜欢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时并不太理解诗的含义,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月亮就像白色的玉盘,又像圆圆的镜子,不知究竟是长在天上了,还是跟小鸟一样,会飞。后来的日子里曾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面,偶尔抬头望向天空,发现月亮总是跟着自己一起走。《幼儿十万个为什么》上曾有过对此的简单解释,但也记不得了。只是此后我便认定了月亮是会飞的。那么,会在天上飞的东西,一定也是十分美好的了。怪不得会有那些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小时候对天上的事情总是怀着一种孩童的天真的向往,白色的,上面好像还有些灰色的点或是什么,有时便会和玩伴争执起来,嫦娥住在哪片房子似的点里,哪一列竖着的点就是月桂。 可那也只是小时候的事情。后来通过自然课,还有其他的一些阅读,对于那些遥远的景象也渐渐地模糊起来。偶尔,仰望天空,它也总是在那里,清清凉凉地,洒下一地银白色的光芒。床前明月光。只可惜,我不是异乡浪子。望着那片银白,只是呆呆地出神。长大些的孩子对于死板的东西总是没有太大的兴趣。那是只向往着班里“主流杂志”《大百科》中的日全食,想着我要买个大大的望远镜,想着,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直接看太阳会伤眼睛,只有我知道,才不会因为总对着太阳指指点点而被老师批评。 此后,几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再也没有对月亮产生过什么特殊的兴趣。今年,说是要把两个年级的人文班合在一起搞联欢会了。蓦然想起初三时,我也曾与同学一起围过圆圈,吃过月饼,但那天似乎没有月光,所以大家也没有玩起来,只是坐在操场上,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聊聊天而已。月亮它,似乎渐渐地为我所淡忘,以至于念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词的时候,心中的感觉只是淡淡地惆怅,一种陌生而麻木的感情。其实变的不是月亮,只是我自己的心而已。小时候因为好奇而去观察它,后来渐渐淡漠,直到最后,提起月亮,仿佛就只是像空气一样苍白无力的概念而已。物是人非,说来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是这样。 推开窗户,那月亮还是像以前一样,高高地悬在空中。心底突然就涌起一种空虚似的感觉,仿佛被什么东西一下子抓住了,有些酸涩,有些不自在。挪不开目光,却又很懊悔,为什么,为什么会将那些本是最纯稚不过的感情遗忘。儿时的那些回忆又重新涌上心头,很想再重新过一次,弥补上这段感情上的缺憾。我不只是淡忘了月亮,还有那么多,美好的细腻的东西。就好像是钝化了一样,现在悔悟,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皎皎空中白玉轮。月亮依旧是那个月亮,只是月下人心中的所思所想,一年一年,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或许我不该后悔什么,反而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记住它,而不要再次将它遗忘。生命中,有多少美好等待我们去发现。但即使要去发现,也不该忘记了以前的感受,而应带着曾经的感动,去感受未来的美好,让那一份感情像一条河一样,永远地,流下去,流过每一次新的感动,这样,人才能在感动的积累中,成长,成熟起来。 再次凝望月亮,这一次,心底便多了一份释然。明月清光,本是无情之物,却映照得人心中一片舒畅的清明。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凝望,一次次的蜕变中,找回自己的那颗心,带着一份感动,邂逅新的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