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村落之间沟通信息的渠道 村落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平时不同村落之间的村民来往很少。亲戚间的拜年给不同村落的村民提供了社交和沟通信息的机会,增进了村落间的了解和联系。一个村民在正月上旬的 拜年期间要走访十几个以上的村落,在大部分亲戚家里都会遇到来自不同村落的来拜年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嘘寒问暖之余,会兴致勃勃地谈论各村的发展情况、致富信息、稀奇事件等,也会交流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将近十天的时间里,忙碌于拜年的村民会增长许多见闻,了解了周围几十里的情况及更广泛社会空间里的一些信息,平日里相对隔膜的村落之间被道路上来来往往的拜年的人们连通起来。 (发表于陶立璠主编《亚细亚民俗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注释: [1]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4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14页至20页。 [2] “五服”本是中国古代的丧服制度,根据居丧者与死者的亲缘关系远近,丧服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对此《仪礼·丧服》有细致记载。“五服”也被用以指称自高祖以下到同辈的本族亲属关系网络。河北省景县人习惯以出没出“五服”来确定别人是不是血缘亲近的宗亲。“五服”以内的人是“近门儿”的“一家子”,出了“五服”但还不太远的称为“远门儿”的“一家子”,到八九服以外的同姓人就不认为是宗亲了。 [3] 此地有“同辈不拜年”的说法,当有同辈中年龄较小者给年长者拜年时,年长者就用这句话客气地谢绝。但媳妇给丈夫的哥、嫂拜年的情况是较常见的。 [4] “切”字在这里只是取其读音,意义为“来做客的亲戚”,可能是“亲戚”的合音。字典中没有与此音义相对应的字。例如“来切了!(意思是:来客人了)”“这是哪里的切啊?(意思是:这是哪村来的客人?)”“一天切”就是春节后只在选定的某一天待客。 [5] 钟敬文《刘三姐传说试论》(1981),《钟敬文民欲学论集》第12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6] 拙作《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对此现象作了细致描述和分析。参见该书43页至60页,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