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节《中国古文明大图集》 有没有不一样的元宵观灯风俗呢?——即所谓的“灯走人不走”。以我孤陋寡闻,似乎在古诗词和旧小说中没有看到过。只是近年来闲来写博,倒就在自己的家乡戏里有了新的发现。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现流传于上海城区和郊县及江浙一带。沪剧有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徐阿增出灯》,它就用唱词的形式较为详细地描写了当时“灯走人不走”的场景。《出灯》是剧中一折大段唱,《出灯》中唱出了当时当地元宵花灯巡街的盛况,比较完整地讲述了“出灯”的顺序规矩和彩灯品种。按唱段中的记录,“出灯”顺序和灯名大致如下: (1)头排灯。灯上“无戏无古人”,灯上写有制灯人姓氏,说明当地制灯工匠的地位名望和制作的规模化程度。 (2)二排灯。“盏盏灯上有戏有古人”。 (3)金锣灯。包括肃静回避灯、清道旗灯、飞虎旗灯等,模仿古时官员巡街。 (4)牌名灯。三十二盏,以天、地、人、鹅等彩灯组成。 (5)象棋灯。三十二盏,由将帅士相象车马炮卒兵组成。 (6)古戏灯。二十盏,有:一箭仇、二进宫、三岔口、四杰村、五台山、六月雪、七星灯、八腊庙、九江口、拾黄金;有:一枝梅大闹宁王府、二狼关炮打韩夫人、三锤击走裴元庆、四平山大战老杨林、伍云召起反南阳地、陆地行舟隋炀帝、七擒孟获诸葛亮、八锤大闹朱仙镇、九进中原金兀术、十打嘉兴柳如春。 (7)十字灯。十盏灯,如一团和气灯,二龙抢珠灯、三星高照灯、四方平静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星宝剑灯、八仙过海灯、九节连环灯、十面埋伏灯。 (8)花名生肖戏名灯。三十二盏,此类彩灯颇具匠心,正月梅花老鼠灯,上绘五鼠闹东京;二月杏花老牛灯,红孩儿和牛魔王;三月桃花老虎灯,武松景阳冈上打猛虎;四月蔷薇兔子灯,咬脐郎出猎白兔记;五月石榴云龙灯,唐皇屈斩单雄信;六月荷花青蛇灯,白娘子断桥会许仙;七月凤仙白马灯,马腾出师西凉反;八月木樨老羊灯,杨家将八虎闯幽州;九月菊花猴子灯,孙悟空大闹南天门;十月芙蓉金鸡灯,纣王宠爱妲己精;十一月水仙黄狗灯,杨戬牵着咬天犬;十二月腊梅猪猡灯,猪八戒盘水洞去招亲。(根据唱词整理) (9)花篮灯。八盏,有:张果老、汉钟离、蓝采和、何仙姑、铁拐李、纯阳子、韩湘子、曹国舅八仙。 (10)蔬菜瓜果灯。有冬瓜灯、蕃瓜灯、西瓜灯、塘藕灯。 (11)河鲜鱼类灯。 有头有脚乌龟甲鱼灯、无头无脚蚌蛯蛤蜊灯、有脚无头螃蟹蟛蜞灯、有头无脚泥鳅鳗鲡灯。 由此可见,其中说唱的彩灯种类与旧小说和北方许多歌唱元宵观灯的戏曲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沪剧表现的江浙一带元宵节观灯的形式是“出灯”,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巡街表演,即别处是“人走灯不走”,此处是“灯走人不走”。这在笔者所看到的中国传统元宵节观灯形式中是唯一的,而且“出灯”的顺序、品种相当详细,故颇具史料价值。 正月十五观花灯·明《宪宗行乐图》 据我了解,南方一些地方至今也还保留着元宵花灯巡游的风俗。如浙江海宁硖石,有“江南第一灯会”的美誉。元宵的夜晚,海宁硖石就成了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29组大型主题灯彩、26个表演方队及近千盏提灯、挂灯、艺术灯,在江南丝竹、腰鼓、打莲湘、硖石威风锣鼓等民间歌舞的伴随下,一路出灯、演灯,如龙行蛇舞,绵延数里。各界群众组成的动物灯队、果灯队、扇子灯队、花篮灯队和花灯舞队,一边闹着跳着,一边出灯演灯。广东汕头、惠州,安徽黟县、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等地也有元宵花灯巡游的风俗。当然,现在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等地也有元宵花灯结合舞龙、花车等巡游活动的。 从以上所述元宵观灯南北风俗的异同,可以看出我国民俗民风认同的文化取向——文化兼容与和而不同。观灯的“人走灯不走”是南方北方的共同点,观灯的“灯走人不走”是南方的另一个特点。对此,南北并没有出现激烈的文化对抗,融合成了共识,文化兼容成了我国丰富多彩民俗民风的现实。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与此同时,我国也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具丰富多彩内容的节俗文化。各民族各地域的人们常年乐此不疲地欣赏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汇演,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节目、新气象,形成了世界历史上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文化景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