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萨满教的性质作了科学的历史的界定。并通过萨满教神话所反映的灵魂信仰,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形特点,以及体外寄魂的普遍性,探讨了萨满教的生命观。同时对萨满教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神授萨满、过阴、对萨满教叙事文学作品《尼山萨满》的评价等,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生命观;灵魂信仰;变形;寄魂 [中图分类号] I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4)05-0068-07 萨满教神话是萨满教的载体。但萨满教的原始形态是怎样的,很难说清。不过我同意这种意见:萨满教并非自古即有,而是在原始信仰的母体中孕育而成的。早期跟原始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不能等同。萨满教大体上经历了原生态、次生态和再生态三个时期。原生态大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直接继承并运用了原始信仰的资源,本身跟原始信仰相似的一点是没有欺骗性,不同的是有了萨满的出现,而萨满本身多半是酋长或氏族首领。她(他)们不脱离生产,是原始文化、科学、艺术的代表者。我们现在能掌握的资料,极大部分是次生态和再生态的。次生态萨满教是一种过渡形态,上承原始宗教,下启人为宗教,也就是文明历史的早期。虽然仍旧信仰多神,却普遍出现了神灵的拟人化、抽象化。神灵的社会性日渐加强,天神的概念很明确。无论天神是神的群体的称谓还是个体的称谓,均无比神圣,凌驾于一切之上。萨满的神性、奇才异能日益突出,进入萨满最兴盛最典型的时期,萨满教的一些重要神灵及其神话,大概都产生于这一时期。萨满的社会政治作用越来越明显。成熟的萨满教,甚至有自己的经典、教义和活动场所。再生态的萨满教已进入衰落时期,尽管在一些民族中发展缓慢,其活动和影响却仍十分普遍。但从总体趋势看,消极作用很明显。如果笼统地说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至少是不确切的。它经历了孕育、产生、发展、演变和衰落的过程,中、后期人为宗教的性质非常明显。 倘若要替萨满教归类的话,它应该属于巫教的一种。巫教的巫士懂巫术,萨满的巫术主要是通神,两者功能完全一致。巫术既是原始意识很强烈的、被颠倒了的一种操作技术,又是当时的人们借以影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崇拜仪式,是人们求生存的补充手段。只是至今为止,现代人对萨满的神抓、过阴等神秘的仪式,尚未得出科学的解释。中外学者均未突破描述研究的方法,少有(几乎没有)分析深刻的理性研究,难免长期在困惑状态徘徊。一种学科初兴时期,为了使人们了解它的真实状况,必要的描述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描述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研究者的学术倾向。 北方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苯教、彝族的毕摩教、纳西族的东巴教,以至中原地区的上古巫教,尽管都是各有特点的民族宗教,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均发生在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以在论证某些问题时,彼此存在借鉴作用。 近些年学术界对萨满文化与萨满教经常混同使用,有的学者甚至不提萨满教,只提萨满文化或萨满崇拜。这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两者也有同时存在的必要,不能相互取代。“以萨满为主体的崇拜,以及由信仰的需要而派生的各种形式的祭仪、神器、祭礼上萨满的服饰、神的偶像、祷神词等等,都属于萨满宗教的组成部分,也是萨满文化的主体。而在萨满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与精神文化活动,便不能笼统地称为萨满宗教。如信仰萨满教的民族,在狩猎或农耕之前,都有一套简繁不等的巫术活动,说明他们在生产劳动时观念上受到这一宗教思想的支配,但劳动本身却不是宗教,而是一种物质文化现象。有一些娱神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为民间艺术与娱乐,它们原来的宗教性质已被人们遗忘了,对此,不能说它们本身就是宗教,只能说它们的前身是萨满教精神文化产品。不过宗教跟这种精神文化往往纠缠不清,不像跟物质文化那么容易划开。萨满文化指萨满教占统治地位时期的一切文化现象,广义的包括社会结构、政治、经济、道德等等在内,比萨满教的范围更广泛。”① 萨满教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宗教,原始的灵魂观念是其基础。萨满教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探索,都离不开灵魂信仰。而生命观恰是世界观的最重要的部分。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先了解这个民族的生命观,这是开启奥秘的钥匙。萨满教生命观的核心乃灵魂信仰,灵魂信仰的支柱是变形,一切的变形都是通过神话表现的。所以剖析萨满教神话,对了解萨满教的生命观无疑是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