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潜明兹]从萨满教神话窥其生命观(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潜明兹 参加讨论

    两性合体神即中性神,希伯莱文《圣经》中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了男人和女人,因此我怀疑这位上帝也是性别不明的中性神,绝非后世造像那样是位男性神。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中的厄莎也是个中性神,他的男性身份是后来演变的结果。《山海经·南山经》:“有兽马,具状如貆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这位“类”不明明白白是雌雄合体的象征吗?中国汉族古代有女神崇拜、男神崇拜,却鲜见中间状态的中性神。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创世纪性质的史诗里多有男神女神同治天、地的状况,多半还是男尊(治天)女卑(治地)。当女权被动摇、男权尚未完全树立起来时,其间必有一种雌雄各占半壁天下的中性神。这一阶段在有些民族的古文化史上几乎是空白,恰恰在满族萨满教神话里发现了这一演变轨迹。古代实行内婚制的部落,不必到外族去找丈夫或妻子,这也可能是雌雄合体神的社会现实依据。绝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种自然的中性人。如多喀霍神,是满族《天宫大战》中的火神与光明之神,能自生自育,帮助众神,是一位自生自育的处女母亲神。这样的两性合体神发生期早。另一第一号恶魔神耶鲁里,最初是女神,后发生性变,先成为一角、九头、八臂的能自生自育的中性神,再进而演变成为有牡器的男性神,最终完成了由女到男的过程,始终跟善神阿布卡赫赫势不两立,以惨败告终。这一神话形象很有认识价值,说明满族的萨满教中,女萨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宗教领域仍占优势。也证明原始的灵魂不灭信仰离不开变形。故此认为,变形既是内容,又是形式。
    三、寄魂——“延续”生命的独特方式
    萨满教还有一种“延续”生命的独特方式,即体外寄魂。既然他们相信灵魂能独立活动,只要灵魂不死,生命即存,所以他们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灵魂保存在一个最秘密的地方,令外界对立的力量无法知道。双方交锋,打得你死我活,因灵魂保存完好,便不可能丢掉生命。最为典型的是神鹰,它是女萨满的化身,又是女萨满魂之所依托的实体,只要鹰不死便最终可以逢凶化吉,转败为胜。赫哲族“伊玛堪”英雄复仇故事出现了无数的神鹰,无一例外地全是女萨满的化身。在帮助英雄战斗时,无比勇猛,或俯冲而下,或突然从地底钻出,神出鬼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而神鹰本身都是凯旋无损者,说明女萨满之魂灵的参战比她们直接用自己的躯体参战,无论是战斗力或安全系数,灵魂均胜于肉体。所以女萨满几乎都至少有一只鹰作为她们的寄魂物。这多发生在善的神灵一边。
    另有一种寄魂,是邪恶势力为了防御正义力量对自己的消灭,也把自己的灵魂藏到最隐蔽处。有的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灵魂,其中又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只有把那个最主要的寄魂物彻底消灭,魂主才算被消灭。消灭某个一般的寄魂物,魂主只受到较轻的伤害,不能被置于死地。
    体外寄魂的观念,鄂伦春族的长篇英雄叙事诗《英雄格伯欠》保存的有关内容最典型。英雄格伯欠自幼父母被犸猊所掠,格伯欠长大后决心外出找犸猊复仇。犸猊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它的身体被射穿后,很快就能愈合如初。它的头被砍,立即能长出一个新的脑袋,连砍其六个头,连长六个。犸猊为什么总也不死,秘密何在?原来犸猊的寄魂物安然无恙。其灵魂是九只巨卵,藏在一棵树上的鸟巢里,由妖鹰和毒蛇把守。格伯欠设法击碎了九只巨卵,才使犸猊死于非命。但战斗并未结束。犸猊的第九个老婆立即生下了一个小犸猊,见风就长,灵魂是七根锉,必须将其折断,才能战胜小犸猊。①
    藏族《格萨尔》史诗多处有关于寄魂物的情节。如格萨尔征服魔王路赞,必须把魔王的命根子海弄干涸,把魔王的命根子树砍断,把魔王的命根子野牛杀死,才能使魔王失去战斗力。老魔王还有一只命根子鸟,它只要接触一下魂主,魂主立即全身包裹水银,保护得严严实实。不把魔王所有的寄魂物灭掉则休想灭魔。
    《格萨尔》最精彩的霍岭大战,也是格萨尔首先要想法消灭霍尔三王的寄魂野牛,才能使三王卧病不起。格萨尔另一场打得十分艰苦的大战是祝古之战。祝古君臣,不仅武艺高超,且寄魂之隐蔽超于常规。这些寄魂物名称之怪异,形状之奇特,处所之险峻,真正恰似藏区的《山海经》。岭国一方若不能消灭以上这些千奇百怪的寄魂物,要降伏祝古确比海中捞月还难。要确切找到魂主灵魂所在,全是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历程。
    人们为何对寄魂物如此关注并深信不疑?其根源在于原始的灵魂崇拜深入人心,他们相信那是事实。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深处蕴含了某种期望。
    英国学者詹·乔·弗雷泽的《金枝》②认为这种思维并非原始人的虚构,而是他们信念中真实的内涵。他列举了世界各地无数例证,以说明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普遍认为巫师、巨人、仙灵等之所以不死,甚至不能伤害,还因为他们都能把自己的灵魂“藏到遥远的秘密的地方”(第943页)。这种体外寄魂真是比现代人的人寿保险要有效而稳妥。有了寄魂物,就有了生命的保险箱。原始人就靠这种今人看来非常荒诞离奇的想像维持对生命长存的期望。在那严酷的现实环境里,倘若无此奇思妙想,长年累月只可能永远惊恐地苦度岁月。有了这个,才会使他们感到生活还是有希望的。以此为基点的生命观,成为他们世界观的主体部分。后世宗教把灵魂信仰作为文化遗产继承下来了。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中国的道、佛两教,都有灵魂崇拜的遗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