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何彬]从海外角度看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认同(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何彬 参加讨论

    (4)端午
    日本的端午节有吃槲叶粘糕、门口挂菖蒲叶、房前挂鲤鱼旗、屋内摆小武士像的习惯。槲叶年糕是用新鲜的槲树叶包的豆馅年糕。槲树叶具有新芽出老叶才落的特性,人们用它象征家系代代相传不绝,并且人们相信这种树叶有避邪除灾作用。但是问卷调查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们已经很少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用槲树叶裹年糕,年轻的主妇们也往往没有从老一代那里听到槲树叶的象征意义和信仰上的意义,所以只是当日从超市买来给家人吃而已。由于不了解槲叶粘糕的象征意义,更多的家庭已经不做、不买也不吃它了。
    日本曾经用菖蒲做成“菖蒲缦”插在头上或佩在身上用以避邪。由于人们相信它有避邪作用,有些地区在门口挂菖蒲、酒里浸菖蒲、还要用菖蒲泡水洗澡。进入武士社会后, 日语发音的菖蒲与“尚武”谐音, 因此“菖蒲缦”被做为武士的头盔,并以菖蒲象征武士佩带的刀剑。由于端五日大量使用避邪的菖蒲,这一天又被称作“菖蒲节”。菖蒲象征刀剑、有避邪驱魔功能、且又与“尚武”谐音,于是人们大多以“端午日•菖蒲节”为“尚武日”,为男孩子祈祷,祝愿男孩子茁壮成长、并且今后出人头地,这是五月五日男孩节的由来。公元十七世纪的文献记载,当时这一天给男孩子戴头盔、家门前树印有家纹图样的幡旗。而在现代社会,菖蒲的功能只是用来洗澡了。因为商家着重宣传五月五日当天用菖蒲洗澡可以不感冒,不提菖蒲•尚武与男子、武士的关联了。五月五日那天很多家超市都出售菖蒲叶,但是光顾的人并不多。
    1948年日本政府将这天定为全国儿童节,规定五月五日是国家正式节日。小学和幼儿园要庆贺男女儿童们身心健康成长。但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习惯在这天为各家的男孩子们庆贺节日。三月三日才庆贺女孩子的成长, 在三月三日前后摆出庆贺女孩成长的一套日式小娃娃。许多人家在生了男孩之后,会隆重庆贺第一个端午节,全体亲戚都要出席庆贺。然后每年在现代式住宅的阳台上张挂象征男孩子不断成长、将来出人头地的布质鲤鱼旗,同时在家里摆设小武士娃娃。
    目前在日本社会,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要在孩子出生后陆续举行一系列庆贺和祈祷孩子平安成长的仪式。每年的三月三的女孩节和五月五的男孩节便是他们必做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后第一个三月节或五月节最为隆重。由于人们相信这两个节日直接关系到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否,加之有关的商业厂家也在大力宣传男孩节和女孩节的日式娃娃、相关食品的文化内涵,用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们为孩子们解囊,所以很多家庭至少在孩子初中或高中毕业之前每年都庆贺这个节日。具有充分的现实性的文化内涵,使端午节在男孩节方面得到继承,沿续至今。
    (5)七夕
    日本的七夕节,也在明治改历后改为在西历的7月7日举行,有些地方则推迟一个月举行。七夕节的内容不再是月夜下看银河望牛郎织女一年一会,也很少做乞巧行为了。它转化为在装饰在各家大百货店门厅或商店街的竹枝上挂上愿望纸条,祈求牛郎星织女星保佑人们实现各种现实性愿望的一次机会而已。
    最著名的仙台七夕节是日本有名的地域型大型观光节日,它成为促进发展地方旅游业的绝好时机。观赏烟火晚会,歌唱晚会和边舞边行走的大型表演会是夏日傍晚的一大快事。做为仙台七夕标志的是巨大的彩纸扎成的带有硕长流苏的彩球装饰,而不是牛郎或织女的形象或银河的象征物。各种小巧的纸饰表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学业上进、手工灵巧等等的心愿,但是由于人们很少传讲牛郎织女星的恋爱故事,因此这一天就很少情人一定要相会或者祈求爱情常驻的氛围。当然,在百货店的竹枝上挂心愿纸条的方式庆贺这个节日,现在只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还有些吸引力而已。除去商店的竹枝装饰以及著名的观赏七夕装饰的胜地仙台等地方之外,整个社会没有过多的七夕节日气氛。西历的七月七日, 因为时日不符看不到银河和牛郎织女星, 所以更少有人再去关心夏日夜空的银河和两旁的那两颗星星。
    (6)赏月
    八月十五是“月见”日,即赏月•看月亮的日子。过去有在月下摆供年糕球的习俗,但是没有吃了它就会保持家庭圆满,人们可以再度相会等等类似月饼蕴含的象征团圆的意义,所以虽然每年到8月15日超市有卖专门供人们摆设祭月赏月的年糕球,但买的人并不多。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不知道为什么要摆年糕球,自己的家里一般也没有摆年糕球赏月祭月的习惯。显然这个赏月祭月的月见习俗,已经濒临消亡的边缘了。
    (8)春分•秋分
    春分与秋分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日本以春分或秋分为中日、加上前后各三天共七天,称作“彼岸”。据说名称的来历是历史上在春秋两季的这七天时间里,佛教寺院要做“彼岸会”法事。据文献载,佛教经由朝鲜半岛和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于公元八○六年(大同一年)举办首次“彼岸会”,和尚们要念经七日。但是,这种习俗没有在民间生根,而是逐渐形成人们在彼岸期间祭祀各家祖先、拜墓扫墓的习惯。至今每逢春分秋分前后,各处的陵园墓地都会挤满了扫墓的人们,附近的交通也会拥挤不堪,颇类似我们清明扫墓的情景。
    (9)情人节
    2月14日的情人节则是外来节日从单纯的形式节日转变为有内涵的节日,从而被社会接受的一例。情人节传入日本社会后,成为女孩子给自己爱慕的男孩子送巧克力表白爱慕之心的日子。而后经商家大力炒作后,在日本社会发展成为女职员要给男上司和男职员分发礼节性巧克力(日语称“义理巧克力”)、中小学校的女生要给男生分发礼节性巧克力的节日。一个月后的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男性们要一一给女性们还礼。送礼方和还礼方往往要为选择礼品种类和价格高低伤脑筋。男性和女性都感到“礼节巧克力”是一种负担。女性对必须给男性分发礼节性巧克力的情人节开始产生反感,社会整体也对这种极为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的分发巧克力的行为发起批判, 倡议只给真正爱慕的男性分发,抵制和废除礼节性巧克力。有些公司甚至明言禁止分发仪礼性巧克力,当然也就不需要回赠礼品,这样的规定颇受男女职员的欢迎。
    然而,最近几年情人节巧克力又趋于畅销。原因是女孩子之间开始互送“友情巧克力”,妻子给丈夫、女儿给父亲,女性给最近帮助过自己的男性或女性送“感谢巧克力”。这种感谢的礼轻于日本社会一年两次即夏日中元和冬日岁暮的送礼,赠送方和接受方都不会感到是负担,比较受欢迎,近年开始流行。以大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们例举自己一年内要过的“年中行事”即每年要过的节日时,半数的人都写下了情人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这个洋节日。由于人们对赠送的巧克力赋予了爱慕•爱恋之外的感谢、友情、关心等等多种含义,加之商家巧妙的营业性宣传,从近几年的倾向看,这个进口的洋节日开始为人们接受,颇有成为日本社会一个新的、互赠小礼物藉以表示感谢之心的民俗节日的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