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旱灾之外,洪水灾害也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大敌。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肆虐的洪水是因水神、妖龙或其他形形色色的水怪兴风作浪所造成的,人们对种种作为水患化身的自然神也是经常采用厌胜法来加以控制。《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云:“汉章帝建初八年铸一金剑投之于伊水,以厌人膝之怪”[7](P1346)。这里是讲人们把金铸的宝剑作为镇物投入水中,以期震慑水怪。汉代扬雄著《蜀王本纪》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8](P20)此处讲李冰以石犀为镇物,将其分置各处,以期厌服水怪。以后历代各地在抗御水患时对李冰的做法多有仿效,于谦在任河南巡抚期间,黄河灾害不断,于是他主持铸造了一尊铁犀。铁犀的背上铸有于谦所撰的《镇河铁犀铭》,全文二十二句,都是四言韵语,铭文云:“变幻灵犀,雄威赫奕。镇御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如磐石。水怪潜形,冯夷敛迹”,表达了于谦以铁犀镇服水患的愿望[9]。另《荆州万城堤志》载:“清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上谕:‘向来沿河险要之区,多有铸造铁牛安镇水滨者。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制水,是以铸铁肖形,用于镇制。’次月,湖广总督毕沅铸造镇水铁牛九具,置放于险要堤段。”[10](P67)广东潮州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歌谣中所说的“鉎牛”就是古代用来禳水灾的镇水兽。清雍正二年,潮州知府张自谦重修韩江上的广济桥,同时铸造鉎牛二只,分置于西桥第八墩或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后来,韩江发洪水,东桥的鉎牛坠入江中[11]。我国古时以“厌胜法”镇水患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是现在这种以“厌胜法”镇水患的遗迹在个别地方仍可以看到。据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2009年2月4日报道:江口县闵孝镇良溪村村头的大桥下悬挂着一把宝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当地村民讲洪水从未淹到过剑尖。 如前所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缺乏科学了解和没有与大自然对抗的能力,他们只好借助想象和幻想来影响自然,他们有时向作为自然力化身的各种神灵献媚、讨好;有时则采用厌胜法企图镇伏或威慑。厌胜是一种巫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与人们认识水平的低下,这种通过幻想控制自然力或超自然力的手段却大行于世。就有关铜鼓的民间传说看,在古代社会,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曾广泛流行以厌胜法禳除各种自然灾害的习俗。 流传于贵州三都县水族群众中的《虎鼓伏虎》的传说讲,某一寨子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只老虎,经常咬伤人畜。听说虎铜鼓伏虎,寨老便派人到外寨借来了虎铜鼓。以后,一连三天没见老虎踪影。人们打开铜鼓,看见鼓底下有一堆老虎骨头,鼓身上粘着老虎毛。原来铜鼓真的把老虎给吃了[12](P122-123)。流传于广西马山瑶族群众中的《黑岩鼓声》的传说讲,一千多年前,瑶族先祖带着一批人从湖南经东兰迁徙,来到黑岩。当从黑岩山洞里通过时,大家在洞中遇到了一条巨大的蟒蛇。当人们面临危急,一筹莫展时,抬铜鼓的两位弟兄将铜鼓丢在地上,铜鼓的跌落声震住了蟒蛇。于是他们敲着铜鼓安全走出了黑岩洞。为了以后同胞们也能走这条路,他们将一面铜鼓埋在了那条路上[13](P107-123)。流传于广西隆林壮族群众中的《铜鼓为什么埋地下》的传说讲,古代有一对神鹅,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甘甜的泉水。后来毒兀霸占泉水,神鹅被迫离开,壮乡发生了旱灾。铜鼓化身成小伙,射杀了毒兀,找回了神鹅,并为守护泉水源头,留在了地下[14](P128-130)。 上述传说讲铜鼓如何威力无穷,可以镇压或威慑猛虎、巨蟒和作为旱灾化身的毒兀,在这一主题的铜鼓传说中,讲述铜鼓跃入水中与孽龙或其他水怪搏斗的故事更多。如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壮族群众中的《铜鼓与图额搏斗》的传说讲,图额(水怪)经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铜鼓要求主人给他的两耳栓上山羊角,然后下水与图额搏斗。铜鼓胜利后,乡亲们供奉它为铜鼓王[15](P53)。流传于广西天峨县壮族群众中的《石壁铜鼓》的传说讲,某地深潭中有一头犀牛经常作怪,危害当地百姓。铜鼓挣脱挂绳,飞进深潭,与犀牛争斗,铜鼓粘在水潭的石壁上,再没回来,从此深潭风平浪静[16](P112)。流传于广西那坡县彝族群众中的《铜鼓的神威》的传说讲,那坡县城附近的山脚下有一口深潭,潭里住着一条大母龙,母龙经常危害周围的百姓。一年大家抬着铜鼓经过深潭时,铜鼓突然发热,烧断了抬它的杠子,滚进深潭,母龙被铜鼓砸成七、八截浮上了水面[17](P77-79)。贵州三都县水族群众中流传的《斗犀》的传说讲,某地有一处潭水,潭中住着一头犀牛,犀牛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寨中翁达老爹的铜鼓挣断拴它的棕绳,滚进潭中打败了犀牛。然后一直留在潭中镇守[18](P120-121)。贵州黔南布依族群众中流传的《铜鼓镇金江》的传说讲,一个后生挑着一公一母两个铜鼓渡金沙江,一条黄龙掀起巨浪,危急关头,铜鼓跃入江中打败了黄龙。后来,公铜鼓留在江中镇江龙,每年春节,乡亲们就敲响母铜鼓向它报平安[19](P103-105)。 从上述传说来看,在古代社会,我国西南地区的各民族群众认为,铜鼓是老虎、巨蟒等各种毒蛇猛兽和作为旱灾、水灾等自然力化身的种种妖魔的克星,它们英勇神武,能为人类消除各种来自自然界的威胁,保人类平安。本人以为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群众为了消除各种自然灾害,以铜鼓为镇物所举行的各种厌胜仪式。铜鼓并不能吃掉老虎,也未必能震慑巨蟒,更不可能自动去与“毒兀”、“图额”等作为自然力化身的妖魔去搏斗,本人以为,这些传说是讲人们把铜鼓埋到地下或抛到水中,以它为镇物,以期禳除虎患、蛇灾、旱灾或水患等。就此,我们认为铜鼓在古代社会,除了具有前述学者所说的各种功能之外,还具有厌胜功能,即经常被作为镇物,用于禳除自然灾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