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的庙会活动 礼贤城隍庙的庙会,一般设在农历的五月十五,过去被称为“拜老佛”、“看老佛”或“赶五月十五”。选择这一日期的原因,据说因为是“城隍菩萨的生日”。据村里老人回忆,传统的庙会前后共进行七天,即农历五月十二日至十八日[④]。七天里每天都要在城隍庙门口的戏台上演戏一本(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称为一本戏)。演戏的目的,主要是吸引远近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小前来看戏、游玩。为了看热闹,地主家雇用的牧童、长工、烧火婆娘可享受三天假日。人们纷纷借此机会,走亲访友,所以直至礼贤附近三、五里的大小村庄,家家户户都宾客满堂。客人少或没有客人的人家会被视为没有脸面的不光彩人家。其间街上有商家设摊买卖,武术师和魔术师在卖艺赚钱,赌徒们也要来此摆赌、行赌,等等。 七天期间,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瞻仰佛面,庙里一般要组织好几次把城隍爷塑像抬出去巡游的仪式,共包括以下五大程序。 (一)出 宫 庙会前夕,城隍爷要用拉起的龙帐来遮住。等时辰到时,才抬出龙帐外,这就是“出宫”。出宫的时间,在庙会活动前期的农历十二日的晚上。城隍爷出宫后要梳洗打扮,洗脸洗身时需脱得赤身露体,为求体面,不许众人观看,更不让妇女参加,所以,出宫洗身活动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城隍爷出宫时被随椅抬出龙帐,由2 – 4名品行好、有威信且值得信任的村民为之脱衣、洗浴,之后便换上新的衣帽、鞋袜和龙袍。新装都由香客事前捐献,有人还会为城隍菩萨捐新内衣,因为想得到城隍爷穿过的贴身旧衣装,认为取回去后自己穿穿会得到好运,尤其是小孩穿了会“芽善(江山方言,意指生命力强)”。浴后换上新装的城隍菩萨连坐椅一起,被抬到约40 – 50厘米高的垫台上,摆在殿正中,用八块一人高的屏风围起来,由专人轮流昼夜守护、供奉香火。 (二)祭 拜 从初十三开始,村上各家各户和外来香客们便用“擎盒盆(当地的一种供放祭品的红漆木器)”,装上祭品和香纸、蜡烛等陆续前来祭拜。各家祭品都要尽量做到丰盛,饭酒佳肴、猪肉禽鱼、山珍海味、水果糕点、应有尽有。祭品在送庙会祭拜前,不少人会放在自家门口先祭拜天地。地方上的有钱人家也会将私藏的文物古董一起拿出来祭摆,以显得富贵荣耀。为增添气氛,庙会还常常特意从外地采购来印度檀香点燃,把庙堂薰得香气四溢。 (三)还 愿 平时,有不少香客因本人或家人、亲友遇到这样那样的病痛、灾难,他们祈求城隍菩萨保佑时,往往许愿说,等灾难劫除后到庙会来“还愿”。许下的愿的内容,可以有捐香烛、灯油、猪羊等祭品的,也可以是捐衣帽鞋袜等等的,还有的是许愿在庙会日给城隍庙捐一本戏。到了庙会的会期,大家便纷纷前来“还愿”。初十五的上午,庙会也要特别安排上演半天的还愿戏。一般的做法是,很多家许戏的人拼在一起,演一剧“排八仙”,就算是一本戏[⑤]。这样,一个上午便可以完成许多本“还愿戏”了。演还愿戏时,许愿者要上香烛揖拜,鸣放鞭炮,捐戏者还要给剧团班子送红包。整个上午,“排八仙”的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热闹异常。 (四)迎 佛 也叫“迎菩萨”,就是抬城隍爷出去巡游。这是十五日下午的重头戏,也是整个庙会最主要最精彩的活动。巡游队伍由戏班子打头,先在广场上演一出上马戏。之后紧跟的是踩高跷的队伍。据传过去礼贤有几位高手,能踩三米多高的高跷,在江山一带非常有名。踩高跷人一般都是二十来岁的男青年,他们两脚扎着高棍,脸上身上各化装成戏上的不同人物角色,组成一台戏。沿途住户为了逗引踩高跷的表演绝技,有的在二楼窗台上放着泡好茶的茶杯,看高跷手们有没有本事取到杯,并在空中喝茶。由于这是个特受欢迎的节目,庙会晚上要特别准备一桌所谓“四盘四”的奢侈晚宴,来犒劳高跷手们。 高跷队伍后面跟着的,是三、四杠抬阁,叫“迎台阁”,就是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童男、童女们坐在由四人或八人抬的杠上。据说他们的造型和化装打扮各有不同,分别代表一些戏里的人物。 随后有两个吹长柄喇叭的为先锋号角,响声呜呜的,声音非常宏亮。还有两个敲铜锣的和两个吹唢呐的,和五面油画虎头木牌,其中首牌为“城隍使司”,两牌“肃静”,两牌“迴避”。这之后穿插着一支较为文气的锣鼓乐队,边吹边唱,被称为“细锣鼓队”,和刚才的“粗”锣鼓队相对应。之后要有马一匹。披红挂彩,由人骑着前进。再往后就是十来名全副武装的兵士,人数八、十二或十六名不定,行走在马后面护驾[⑥]。 接着是一支由数十人组成的彩旗队伍,每人手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旗子。然后是由数十名扛着木制的大刀、长矛、枪、铳、杈等兵器、刀具等的青年组成的武装队伍,和由十八名十来岁的小孩扮演的“十八罗汉”。他们身穿麻布衣服,头上罩着画有十八罗汉不同脸相的面罩。 罗汉队伍后面有两个人并排走着,他们头戴礼帽,身穿细麻布做的衣裤,都是村里较有名望的绅士。这两人各提一只点燃着檀香的锡炉。再往后也是并排走着俩人,其中一个人的一只手抬城隍爷的画像,一手拿着他的大印。大印用红黄色绸布包裹,不能露在外面;另一人则举着皇帝的圣旨封令——“敕书”。随后又有俩人,都捧着点燃檀香的托盘,意在解除沿途的污气,保证菩萨的清洁干净。 接下来的,便是由四人抬着的城隍爷的尊驾了。轿上的城隍爷金脸、天官帽、披风、龙袍,一身全新打扮,左手捧朝书,右手摇鹅毛扇。旁边有四人给城隍爷扶轿,以免轿身摇晃不稳。扶轿者戴礼帽、穿长麻布衣衫,也应是村里有名望的人士。轿后有两人掌扇,扇子近似长方形,用罗汉竹制成。两块掌扇分别写着“张善”、“罚恶”。 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由观看的人流押后,顺礼贤街先下而上,再下到安坂村,全程约3公里。沿途临街的人家都要在门口摆祭揖拜。途中在名叫姜祠的地方要歇一歇,上演一场戏。到了安坂村,这里的百户人家家家都要在村中心广场摆上盛有丰盛祭品的“擎盒盆”。祭拜完后,香客们四散而去,游行队伍则抬着城隍爷返回庙里。 (五)回 宫 此活动在庙会将结束时的初十八晚进行。人们又将城隍爷的新装脱下,以便以后节日穿戴,并换上旧装抬回龙帐内。对回宫仪式及主事人的规定与出宫仪式相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