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黄宇雁]祗园祭山鉾巡行与“二十四孝”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黄宇雁 参加讨论

    一、祗园祭山鉾巡行
    在日本故都京都,东山主峰华顶山脚下,坐落着著名的八坂神社。每年盛夏7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祗园祭,神舆洗[1]、神幸祭[2],山鉾巡行[3]、还幸祭[4]神舆洗、神幸祭、山车巡行、花伞巡行、还幸祭等一系列传统活动连续上演。整个7月,来自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汇集在这里,领略京都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着祗园祭巨大的世界文化包容性,因为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带有浓烈日本色彩的神事祭祀礼仪,而且可以从中欣赏到来自欧洲、阿拉伯、印度、土耳其、中国、朝鲜等世界各地的文化。
    祗园祭始于9世纪中叶。据《三代实录》记载,贞观5年(863年),京都城中疫病大流行,人们认为这是屈死的冤魂在作祟,只要对这些灵魂加以祭拜抚慰,疫病就会消失,于是朝中大臣就将祗园社(八坂神社前身)的神舆抬往神泉苑进行祭拜。祭拜会上供奉花果,念颂《金光明经》、《般若心经》,奏神乐,表演杂技、散乐[5] 、角力、骑射、赛马等活动,这就是祗园祭的雏形“祗园御灵会”。“祗园御灵会”成为恒例是在贞观11年(869年)。卜部日良麻吕奉敕建造起66顶“鉾”车于6月7日进行巡行活动。圆融天皇年间,出现了“山”车的巡行活动,走马、田乐[6]等娱乐项目也加入到祗园御灵会上来。但这时“山鉾巡行”还未成为祗园祭的主角。直到室町时代前后,祗园会的形式逐渐由简单的神舆清祓演变成以热闹非凡的山鉾巡行为重要特征的大型娱乐活动。直到今天,每年7月17日的山鉾巡行成为祗园祭神社活动的最亮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山鉾巡行已成为祗园祭的代名词,一提及祗园祭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山鉾巡行的壮观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中世以来。京都的文化主导地位影响和带动了全国各地的风俗文化,祗园祭山鉾巡行以其宏大的规模,豪华的风格,成为全国各地大名争相模仿的对象。不仅全国各地的祗园分社都举行山鉾巡行的活动,而且其他一些民间活动中也纷纷加入了类似于“山鉾”的活动形式。例如今天大分县臼杵市每年7月中旬也举行祗园祭,形式与内容都与京都祗园祭相似;长野县下伊那郡川洛村也有祗园祭;富山县高冈市关野神社的“春祭”也以山鉾巡行为主要形式;福岛县安达郡二本松的“提灯祭”以“屋台囃子 [7]”而闻名等等。
    所谓“山鉾”,实际即是游行的花车,因其形态略有不同,分为“山”与“鉾”两种。“山”的形态较“鉾”而言略微简单,多为单层,无顶;车顶大多装饰有松树,车上布置有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木偶像。从地面到松树梢大约有5、6米左右,重量也较轻,是由许多人肩扛游行的花车(岩户山[8]、南北观音山除外)。而“鉾”则要高大得多。不仅从地面到顶端的高度高达20余米,而且重量由5吨到14吨不等,只有依靠大家齐心协力拉动才能移动。“鉾”多为两层,有华丽的屋檐,宛如一个装饰精美的小亭台。屋顶树立着一根长长的鉾竿,有的鉾竿长度可达十数米。上层除有木偶小儿(长刀鉾为真人)之外,还坐满专门演奏“囃子”的人员,山车开动时演奏热闹的乐曲,以增加欢乐的气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