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都市化社会:重构神话 以西方城市为理想蓝图的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多大程度上疏离或借助了地方本土文化是一个值得盘点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仿佛在一夜间,许多亟待发展的中国城市忽然发现在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下日益式微的地方本土文化是一块宝,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和助推器。因此,在民歌社会神话失效、艺术衰败的同时,现代都市化社会却野心勃勃地尝试着重构神话和复兴艺术,表现出一种与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相反的民歌情结。当然,这种重构神话和复兴艺术的努力并不是怀旧情绪的宣泄,而是城市黑衣壮姑娘在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活动之一“中外歌唱家演唱会”上演唱多声部民歌《捶布歌》向现代化挺进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被表述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一策略催生了中国的节庆文化。 关于节庆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002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曾举办过“节庆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国际主题会。一篇文章如此论述:“经营城市需要品牌意识。城市品牌就是城市的风格与个性,就是形象与实力,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和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资本的含金量,提高资本的利用率。节庆文化品牌的创立直接关系到节庆经济能否取得成功,也关系到举办节庆文化的城市在国内外的形象、地位。一个名牌节庆文化会使一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从而使国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尤其是智力、商业资源为其所用,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大提高知名度。”⑨可见,城市发展需要品牌,而打造品牌的最便捷途径就是举办节庆活动。但是,节庆活动是不能凭空创造的,它需要植根于当地的文化,这样的节庆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彰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最终达到文化与经济互动双赢的目的。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节庆活动,不难发现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切合当地实际和风俗习惯,有较强的娱乐观赏性,民众参与程度高。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策略中,中国许多城市开始了重构神话的努力,例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潍坊国际风筝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这些成功举办的节庆活动大大提升了主办城市的知名度,彰显了主办城市的文化特色,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地方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节庆活动中显示了它独特和经久的魅力。2001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为一群黑衣壮少女在本届民歌节开幕式“大地飞歌”上演唱了她们的无伴奏合唱《山歌年年唱春光》。当一群黑衣壮少女穿着她们黑色的民族服装,佩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项圈和银项链,用黑衣壮语言和甜美明净的声音演唱那原汁原味的民歌时,所有的观众都被这古老民族的古老艺术陶醉了。那是一种宛如天籁的声音,那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曲调。人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有着竹林、薄雾和处处飘着玉米酒香味、开口即歌的时代。黑衣壮姑娘还在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主办的“中外歌唱家演唱会”上演唱了她们的多声部合唱《捶布歌》,征服了在场的中外音乐家们(见上页图)。此后历届民歌节都与黑衣壮结下了不解情缘,或邀请黑衣壮歌手表演,或采用黑衣壮音乐元素创作新民歌,或采用黑衣壮服饰作演出服饰。黑衣壮艺术与刘三姐的歌一起成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壮族文化的标志。2002年5月,黑衣壮艺术团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群众歌咏比赛获得一等奖。2003年11月,黑衣壮艺术团到中央电视台录制“壮乡美”节目,再次以其纯净质朴明媚的演唱征服了观众。2004年,南宁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每年的博览会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同期举行。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的文化平台,南宁更需要办好民歌节以提升城市品位与品格;而要办好民歌节,离不开壮族民间艺术的支持。2004年11月,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首届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大型活动之一的“东南亚时装秀”以101个黑衣壮少女演唱的《壮族敬酒歌》为开台歌曲,成功地把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古老风格与“中国―东盟101”的主题、现代风格、时尚气息糅合在一起,上演了一场古风和异域风情交融的独特的时装秀。黑衣壮民歌让人们清晰地触摸到和感受到壮乡源远流长的歌唱传统,激起了都市人对于民歌时代和古老艺术的亲切回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对黑衣壮民歌等古老艺术的挖掘、展示和传扬,成功地帮助南宁――这个在都市化过程中遗失了传统的城市――找到了她的文化之根,确立了南宁作为“民歌之都”的文化品格和身份,恢复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